俞敏洪青海之旅第11天
文/俞敏洪
今天是2025年5月29日,青海之旅的第十一天,环青海湖骑行的第二天。
青海湖的日出时间是6点钟,为了让广大网友看到日出的美景,我5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5点半带着大家出发,到昨天晚上活动的班禅敖包景点,开始直播。湖水在晨曦中拍打着湖岸,东方的天边,已经露出了橘红色的朝霞。
牧民们在煨桑台上举行煨桑仪式,把珍藏的青稞、松枝和白酒洒向煨桑堆。袅袅的青烟上升到天空,人间的祈祷和老天的仁慈,被青烟连接传递,天地人在此刻,合为一体,牧民的诵经声余音袅袅。
天空越来越明快,湖水被彩色的晨曦所浸染,一如起伏的绸缎飘浮到天边,水天之间,百鸟飞翔,牧民骑马在湖水中来回游荡。我们在湖边端坐,静静等待一轮红日跃出水面,犹如等待一个新世界的诞生,等待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当太阳跃出水面的一瞬间,我经历了一种脱胎换骨的震撼。其实,我们每天醒来就是一个新的生命,没有必要和过去牵扯太多,让黑夜洗净我们的负重,当太阳在地平线升起,我们也在新的一天里重生。
(青海湖日出)
看完日出,我们回到宾馆早餐,然后出发前往东格尔观景台。我们昨天骑行到这里,今天从这里继续骑行出发,目标是刚察县城,距离是一百多公里。今天的天空依然明媚,青海湖在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蓝绿色,但今天的兜头风明显很大,而且上下坡明显增多,其中有一个大坡,相对海拔大概有150米,我们一口气骑到山顶,结果十分钟都喘不上气来。再下坡就到了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草原的东边是青海湖,西边的天际线是祁连山和青海南山交接处的余脉,如双臂环抱着这片草原。
在这片草原的中央,坐落着今天我们要去的最重要的景点伏俟城。伏俟城,是吐谷浑在公元540年左右建的王城,期间被隋朝占领,设置了西海郡,后来隋朝衰弱,吐谷浑又重新占领,直到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古城逐渐被遗弃。
伏俟,是鲜卑语“王城”的意思。这一遗址离开主路4公里,开车骑车都能进去,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坐车进去。1500年过去了,站在废弃的城墙遗址上,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气势,那是一种在荒草萋萋中拔地而起的非凡,一种企图控东西霸南北的王气。古代,这是百里之内的孤城,是草原游牧的奇特存在。
孤城扼守着青海道的咽喉,为来往客商提供服务,同时也依靠关税而获得财富。吐谷浑曾经依凭这座城池,征战四方,西达新疆,东控河湟,北越祁连,南接昆仑。可惜生不逢时,好不容易从东北万里迁徙,到这里立足,结果刚站稳脚跟,就面对了两大强敌大唐帝国和吐蕃,被夹在中间,无所适从,最后终于被吐蕃吞并吸收。从城池的规模和规制看,吐谷浑受中原文化影响很重,四方城池,加上瓮城,是明显的防御机制。它们耸立在草原之中是如此孤独,似乎命中注定,只有成为废墟,成为苍凉中永久的注解才永恒。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徘徊在已经成为草地的孤城遗址中,寻找着人类在这里热闹过的任何蛛丝马迹,为找到一片残破的瓦片而兴奋雀跃,似乎这个瓦片,还留有古人手心的余温,穿越千年来和我们握手。生命短暂,但人类的遗传信息穿越万年。你怎么知道,你的身上,没有流淌着吐谷浑的血液。经过万年的交融,人类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在大历史的意义上,任何种族区分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类,只拥有一个世界,叫地球。
(鸟岛。图片来自网络)
万里孤城莽昆仑,回首天涯同路人。我们离开伏俟城,又回到现实之中,此时已经下午一点,我们骑行穿过石乃亥镇,很快就到达了布哈河大桥。这座大桥是海南州和海北州的分界线。布哈河,发源于疏勒南山,是流入青海湖的最大河流,布哈的意思是鱼,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流。
很巧的是在河口就有鸟岛,每年有几十万只鸟来到这里生息繁衍,形成了鱼鸟天堂,其实主要是鸟的天堂,因为鸟吃鱼,鱼不吃鸟。所幸经过十几年的保护,青海湖已经有足够的湟鱼,形成了新的生态平衡。过桥就是刚察的鸟岛小镇,当地朋友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歌声舞蹈中献上牦牛奶酒,我们一饮而尽,可能是空腹,一会就感到头晕目眩。我们坐观光车前往鸟岛。
鸟岛本来是一个开放的景点,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不了附近。青海湖连年水位上涨,不仅把鸟岛周围的牧场给淹了,也把通往鸟岛的道路给淹了,鸟岛本来是个半岛,现在真的成了一个完整的岛屿。有几栋房子孤独地耸立在水中,那是原来牧民的房子。水域扩大,对于鱼鸟都是好事,但牧民却不得不放弃家园,如果以后水域进一步扩大,还会有更多的牧场和家园会被吞没。水域上有百鸟飞翔,更多的是鸬鹚,水里应该也有鱼翔浅底,只不过我们没有看到,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我的家乡,那鱼米之乡的桨声灯影,水上人家。
回到小镇,我们继续骑行,此时已经下午两点,午饭地点在前面一小时左右的一个度假牧场。我在努力往前骑行的过程中,突然脑子发蒙,像睡着了一样,摔倒在地,幸亏车速不是很快,等到清醒过来,发现左右膝盖全部受伤,右侧臀部和胳膊受伤,右肩膀内部剧痛。转动膝盖,发现膝盖没有大碍,抬右手觉得骨头没有问题,就放下心来,休息一会上车继续骑行,到了吃饭的地方,神志已经完全清醒过来,处理完伤口,和当地朋友一起吃了饭,朋友用珍贵的牛头来招待我们。
饭后,天气骤变,彤云密布,朔风劲吹,气温剧降,我因为伤口把骑行裤剪短,凉风直吹腿脚。我们坚持骑行到圣泉湾景区。圣泉湾景区,以断崖和泉水著名,这里是青海湖几乎唯一的断崖地带,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泉水好像不在景区内,没有看到,是藏族人民取水净身的地方,故名圣泉。我们在这里顶着大风,进行了祭海仪式。
青海湖祭海,是传统的民间祭海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当地人民聚集在此,通过搭建煨桑台、点燃松柏、诵经、敬献哈达、泼洒白酒、撒五色粮、抛洒 “风马” 等方式,向海神表达敬意和祈求幸福。在祭司的带领下,我们郑重地完成了全部的祭海仪式,为祖国繁荣、人民安康祈福,也献上我们对大美青海湖的一片敬意。有的时候,这样的仪式,对于人类很重要,它会把很多人野马般的思绪,拉回到敬天畏地的轨道上来,人类如果失去敬畏之心,灾难将随之而来。天道不言,疏而不漏。藏族人民对于天地的敬畏和生灵的爱护,值得我们学习。
本来祭海活动结束后,还要继续骑行30公里,但横风劲吹,天空飘雨,于是决定今天停止骑行,把剩下的30公里加到明天。我们把自行车存放在景点,回到了住宿点圣泉驿露营基地。
雨越下越大,青海湖一片苍茫。在大帐篷里,当地朋友安排了热情的晚宴,隆重地推出烤全羊,并进行了丰富的歌舞表演。在一天的艰苦之后,大家一起举杯,互相问候。冷雨浇不灭我们内心的坚韧,创伤也不能阻止我们明天继续远行的步伐。一个眼神、一次拥抱,足以让你再行万里。
在大雨中,我回到房间,对伤口进行了清理消毒。景区今天供水不足,我也刚好不能洗澡,和衣而卧,听雨声滴滴答答打在仓房的顶上,久久不能入睡。我在青海湖边,在苍茫到了时间已经失去意义的大地上,和你说晚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