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镇,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北方名镇,素有“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美誉。如今,这座古镇的文化精髓被浓缩在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中。走进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仿佛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画一物都在诉说着杨柳青古镇的繁华与传奇。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泛舟”运河,直观感受运河、年画、民俗与大院交织的独特魅力。
杨柳青镇也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明初,江南画师戴氏将雕版技艺带到杨柳青,开启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景。杨柳青年画以“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闻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贴“缸鱼”年画到祭灶、扫尘,年画中的热闹年味扑面而来;一顶精美的婚轿、绣着吉祥纹样的喜服,展现了旧时婚礼的隆重与讲究;金柱大门、垂花门、砖雕与石雕,体现着杨柳青富商大宅的精致与气派……文化馆通过丰富的展陈,还原了杨柳青人传统的生活场景。(潘旭海、孙一凡、郭维瑾)
(责编:崔新耀、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文化馆还原了杨柳青镇已知最早的画店——戴廉增画店的样貌。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评论
分享 关注
文化馆展示了年画的使用场景。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文化馆展示着杨柳青镇早年的街景。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文化馆还原了杨柳青镇早年的街景。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文化馆展示的杨柳青剪纸艺术作品——百子图。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