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全球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显著、溶洞分布范围最广,且形态最为典型的区域,已探明洞穴数量高达8921处,被誉为洞穴王国。织金洞、龙宫、双河洞、清虚洞、九洞天等享誉世界。
贵州洞穴还是打开地球生命密码的钥匙,是中国南方原始文化的摇篮。贵州已发现史前洞穴遗址超过500处,位居全国前列。
洞蕴涵了各种美好寓意,营造了独特的旅游环境和空间场景,可打造各类旅游新产品新玩法。在贵州,出现了悬崖咖啡、洞穴咖啡、洞穴民宿等热点新项目。
游客在织金洞景区游玩(王洋 摄)
因此,可以把洞穴打造成贵州的一张标志性世界名片。加快推进贵州以洞为特色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着力打响“黔山贵水、洞天福地,洞见贵州、洞见世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特色品牌。制定实施贵州洞穴品牌行动纲要,将洞穴旅游培育成贵州旅游的标志性世界名片,使贵州成为国内外游客探秘洞穴、赏玩洞天、享受洞趣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对世界名洞和世界洞穴旅游新玩法进行评选发布,充分利用新媒体对贵州各类洞穴奇观和洞穴新玩法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
打造贵州王牌洞穴旅游产品,形成充满创意的各类洞旅游产品。一方面要抓新奇特,顺应市场新需求新趋势,精心策划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体验丰富的洞主题旅游项目,如观赏洞内景色(“洞见”)、洞穴沉浸式体验(“洞幻”)、守候蝙蝠等动物的踪影(“洞影”)、洞穴光影秀(“洞画”)、洞穴舞台剧或洞穴剧本杀(“洞戏”)、洞穴婚礼(“洞房”)、洞穴音乐会(“洞听”)、洞穴咖啡(“洞咖”)、洞穴奶茶(“洞茶”)、洞穴博物馆(“洞藏”)、洞穴民宿及酒店(“洞府”)等,形成像悬崖咖啡、猴耳天坑大秋千这样的上百个洞的爆款旅游新产品。另一方面,要抓高大上,继续提升打造洞穴类的世界级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绥阳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万山汞矿遗址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鼓励并支持织金洞、龙宫等知名洞穴景区打造世界级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洞听天籁 漫游地心”2025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在绥阳双河洞举行(李前勇 摄)
编制贵州洞穴旅游专项规划并研究相关政策,全面统筹贵州洞穴旅游创新发展。系统性地对贵州境内的洞穴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类,遴选适宜开展洞穴探险、洞穴皮划艇、洞穴集会、洞穴摄影、洞穴居住等各类旅游活动的洞穴资源。组织对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洞穴深入论证,精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洞穴作为规划重点。充分考虑洞穴资源地理环境和地质水文等条件,科学配置旅游产品业态和形态,探索贵州洞穴旅游发展新模式。
在全球范围启动“洞主”招募活动,举办贵州洞穴旅游创意大赛,征集洞穴新玩法新创意。逐步分批将贵州丰富的洞穴资源进行招商引智,招募创意开发和运营各类特色洞穴旅游的“洞主”(洞穴特色旅游项目主理人),吸引并聚集一批具备创新思维和洞穴资源运营能力的经营者,共同参与贵州洞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力争尽快打造出数量逾百、各具特色、玩法新颖的洞穴旅游系列产品。通过举办大赛广泛汇聚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创意,逐步推出系列洞穴旅游产品,以满足多元化新需求。鼓励参赛者在借鉴融合已有洞穴旅游新玩法基础上,拓宽思维视野,努力征集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准、精细化服务、特色化体验、新颖性构思、奇特性展现的洞穴旅游新方案。
建立洞穴旅游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出台加快发展贵州洞穴旅游的意见和政策措施。洞穴旅游开发涉及国土资源、发改、文旅、水利、环保等部门,需要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改革专项小组机制下,形成统筹推进贵州洞穴旅游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吸纳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参加,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通过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洞穴旅游发展的问题。建议研究制定推进贵州洞穴旅游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突出一批贵州特色洞穴旅游项目招商引智,高规格举办贵州省洞穴旅游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
研究制定洞穴旅游标准,使贵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洞穴旅游创新中心,掌握全球洞穴旅游话语权。充分利用贵州现有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优势,支持成立洞穴旅游专业协会,特别关注洞穴旅游安全防护与安全运营管理等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洞穴旅游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吸引各类洞穴旅游人才和专业机构入驻贵州,支持整合各类机构建立洞穴旅游联盟和协同创新网络,使贵州成为全国和全球洞穴旅游的教育科研和创新中心。引导相关洞穴旅游景区和项目单位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和游客急救知识和野外生存技巧等能力,提升洞穴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应对复杂洞穴环境的能力。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实践锻炼,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洞穴旅游安全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推动贵州洞穴旅游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贵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23GZZB16)阶段性成果]
来源/《当代贵州》2025年第32期
文/石培华
编辑/屠琪
二审/周芸吉
三审/吴文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