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理旅游十来天,让人又爱又恨。
爱大抵是因为风景如画,恨是因为各种坑人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还记得从大理回来清算账单时,我盯着那笔680的民宿费气笑了——那房间连如家都不如,却敢对标五星级价格。
我靠,这哪是旅游消费?分明是给“快钱玩家”交的智商税。
说真的,大理的坑从来不是孤立的,背后藏着一套“捞快钱”的生意逻辑。
一、你以为民宿乱涨价是旺季供需失衡?

我跟一个开客栈的本地大哥聊过,他说现在大理70%的民宿是外来资本承包的,租村民的院子改改,旺季抬价3倍,赚够半年钱就跑路,根本不在乎回头客。
所以你住到的“680元叙利亚房”,大概率是资本快进快出的产物——反正游客只来一次,坑完拉倒。
二、环海被咖啡店圈地更有意思。
那些拦着你收“拍照费”的,未必是店主,很多是周边村民临时“占地为王”。
有天我在S弯看到个穿拖鞋的大叔,拿着个二维码站在路边,谁停车就扫谁,一问才知道,他连旁边的咖啡店都不认识,就瞅着游客多,自己画个圈当“收费站”。
这背后是啥?是公共资源管理的真空——洱海治理拆了违建观景台,新的公共设施没跟上,反而给了这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三、至于古城的“脏”,我倒觉得不全是保洁的锅。

人民路那些烧烤摊,很多是临时摆的流动摊,没固定摊位,收摊时垃圾一扔就跑,保洁员根本赶不及清。
更绝的是,有些摊主还跟保洁“打游击”——你清东边,我摆西边,反正游客多,赚一天是一天。
这种“赚快钱不担责”的心态,才是大理变“脏”的根儿。
四、交通乱得更没道理。
我在古城门口堵了40分钟,眼睁睁看着三辆电动车逆行、两辆出租车随意变道,交警就在50米外的树荫下玩手机。
后来才知道,大理的交通协管员多是临时聘用的,工资低不说,管严了还容易被商户怼——“你不让我拉客,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可不就把游客坑惨了?
五、结尾,我想再唠几句
说句实在的,就风景而言,我觉得大理是无敌的存在,也确实值回票价,但现在的体验,更像在为“无序扩张”买单。
资本想赚快钱,商户想钻空子,管理者想省事,最后所有成本都转嫁到游客身上——680的破民宿、58的刷锅水、10块的停车费,本质上都是这么来的。
我真心疼那些守着老院子做了十几年生意的本地人,他们总说“别坑人,客人会再来”,可架不住旁边的“快钱玩家”用低价劣质品抢生意。
再这么下去,大理迟早变成“一次性旅游地”——游客来一次骂一次,再也不来,最后坑的还是那些想好好做事的人。
我印象中的大理古城,以及有风小院儿,是在我离开大理后时常想念的好地方。只是因为一些坑,难免心中多了一些惆怅。这种感受,我想你也会懂。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今日互动】对于“大理旅游的坑比较多”这个事儿,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