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以及“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汉阳棉纺厂(图片来源:《汉阳县志》)
汉阳棉纺厂原址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汉马路。
据《蔡甸区志》(武汉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记载,1986年4月,汉阳县人民政府投资2600万元,兴建生产规模30000纱锭的汉阳棉纺厂。
1987年,国家纺织工业部正式批准10000纱锭纳入国家计划。
二十世纪90年代武汉白云集团纺纱车间(图片来源:《蔡甸区志》)
该厂采取边建设边投产的生产策略。同年9月,5000纱锭投入试生产,成功生产出21S合格纱,结束汉阳县有棉无纱、有织无纺的历史。
1989年,完成配套工程92项,建筑面积8016平方米,安装设备109台(套),30000纱锭规模整体布局基本完成。
当年生产棉纱2755.04吨,工业总产值1298.52万元,销售收入2274.32万元,利税240万元。
1994年,工业总产值4607.69万元,销售收入6888.40万元,利税1493.60万元,被湖北省企业评价协会评为1994年度湖北省效益最好的纺织企业。
汉阳棉纺厂原厂址上兴建了碧荷花园住宅楼(周国献2019年5月26日拍摄)
1995年,投资420万元,完成气流纺车间旧机搬迁,新机安装,捻线新扩1900头线锭。形成拥有32000枚棉纱锭、6460头线锭、1008头气流纺的生产规模。具备开发生产6S-60S纯棉、混纺纱线的能力,成为年产各类棉纱6000吨的现代化棉纺企业。
1995年,工业总产值5009.69万元,销售收入9410.19万元,利税992.61万元,跃居武汉市13家棉纺企业前列,被市、区两级政府列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
位于树藩大街392号的汉棉小区(周国献2019年5月26日拍摄)
1996年,收购白云毛巾总厂和蔡甸镇棉纺织厂,成立武汉汉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股本总额为718.75万元(股)。
1997年,收购汉阳织布厂,组建由公司控股的武汉白云床单有限公司。
重新融组汉阳棉纺厂、白云毛巾厂、汉棉织布厂、汉棉针织厂、白云印染厂、白云编织袋厂、白云床单有限公司,成立武汉白云集团有限公司。当年工业总产值10001.73万元。
汉棉小区(周国献2019年5月26日拍摄)
1998年,组建武汉白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11278.8万元。主要生产纯棉、混纺纱线、各类型巾被产品、色织布、针织胚布、纱支加工业务等。
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职工2442人,总资产1.9亿元,固定资产1.1亿元,拥有近4万棉纺纱锭、300台毛巾织机、260台织布机、9台针织大圆机等设备,具备年生产棉纱6000吨、毛巾1400万条、色织布300万米的生产能力。
2000年,生产棉纱3775吨、毛巾300万条、色织布25万米、床单62万床,工业总产值6857万元,销售收入1920.7万元,税金290.8万元。
汉棉小区(周国献2019年5月26日拍摄)
据了解,2002年之后,白云集团企业改制,后被武汉精功棉纺有限公司买断。
2012年左右,武汉精功棉纺有限公司入驻姚家山工业园。
位于姚家山工业园的武汉精功棉纺有限公司(周国献2019年5月26日拍摄)
2019年5月作者前往拍摄时,武汉精功棉纺有限公司也早已停产,厂房有待处置。
武汉精功棉纺有限公司(周国献2019年5月26日拍摄)
.
武汉精功棉纺有限公司(周国献2019年5月26日拍摄)
.
【相关链接】:
周国献“大武汉系列201—300”分类汇总索引及相关链接
.
([心][心][心]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9年5月29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
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1)方法一:在“黑镜头”头条文章开头,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如下图):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