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绥化之地图上找不到的西直路(点击文字观看视频)
在绥化城区有一条地图上找不到的路,叫西直路。这条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她位于城区西部,南北走向,全长9.5公里,如今是贯穿城市南北的大动脉。今天咱们就从北向南走走这条路。
绥化是满语安顺吉祥之意。她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与省会哈尔滨相邻。在绥化市城区西直路北端最明显的建筑当属市党政办公中心,她建于2004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无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看,楼体立面均呈人字结构。立意“众人合一”,以人为本。然而在空中俯瞰,她则是一只直冲蓝天的蜻蜓。谁说农业大市不浪漫,谁家的市政府大楼会是一只冲天蜻蜓呢。
往前走是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这里是附近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地,昼夜人流如织,人来熙往。让你不会想到广场的角落竟藏着一处日军侵华遗址。这里曾是日本侵华期间在绥化建设的军用机场,这断壁残垣就是飞机库,俗称飞机包。
从西直路右转向西进入红星街,就可看见位于广场最南端的科技馆。但是不止如此,其实她也是博物馆,免费参观。科技馆的的西侧,还藏着一处石刻碑林。这里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皇帝御批为甲午战争英雄左宝贵建造的九孔透笼记功碑。关于这座碑的历史可以翻看我的上一个视频。再往西走是府前夜市,看这琳琅满目带着各类香味的招牌,你能想象出夜幕降临后这里的火爆吗?再往西走是府西植物园,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更大的一处飞机包,旁边的巨型石碑上镌刻着绥化人民的抗日斗争事迹。这破碎的废墟印证着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侵略的胜利,也时刻提醒我们罪恶从未就此消亡,它仍然在裂缝中阴诡的窥视着我们安乐祥和的太平盛世。
回到西直路继续向南,穿过新华街后,就来到了西直北五路口。在这里可以原地穿越到清光绪年间,那么你刚才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觉,至此我们才摸到绥化城池的西北角。绥化1878年(清光绪四年)开凿城池。当时的城池西至西直路,东到东直路。北至北五路,南到南五路。当时西直以西,北五以北,尽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如今,西直路以西俨然已经扩建出几乎同样规模的又一座城,而西直路也成为新城与老城的分界线。
继续向南,从北二路左转向东,远远可见一片朱红色的围墙簇拥着一座古门楼。这座古门楼建于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是绥化历代政府的大门,门上悬挂国微,壮观雄浑,翘脊飞檐,画梁赤柱,玲珑剔透,青色鱼鳞瓦,整齐排列,尽显工艺精良。这里现在是北林区委、区政府的南大门。
回到西直路,再往南走就是东西正大街,这是绥化最古老的街道,也是贯穿城市东西的交通要道,更是绥化老城的南北中轴线,是绥化最具代表的地标式大街。中兴大街初步形成于1860年(清咸丰十年),是一条绥化到兰西的乡道,就是今天绥化至内蒙古扎赉特旗的省道S311。
当年绥化开凿城池之后,曾经筑起土城墙,砖石砌筑城门4座。在正大街口这个位置,原本有一座西城门,叫迎恩门。城东也有一座东城门,叫朝旭门。城台下设劵门一阙,可容两辆马车并行,门洞内设两扇门,早开晚闭。城垛有射洞,供射箭开枪防御土匪。两座城门由正大街东西相连。经西门可通往今天的望奎、齐齐哈尔等地,是清代绥化官员走马上任的必经之处。只可惜城门在伪满统治时期就已倒塌。
1913年时,这一带是绥化的商业区,沿街商铺林立,贸易繁荣。这条百年大街上曾建有旗营统领公馆、广信公司(1904年)、绥兰道署(1914年)、黑龙江省第二中学(1919年)、庆盛长烧锅(1920年)、卜内门洋行、满洲中央银行(1932年)、金城电影院(1940年)、东北书店(1946年)、民众教育馆(1946年)、服务楼(1958年)等建筑。好一派繁华景像,而且早在1926年,绥化正大街就已安装了电路灯。
关于东西正大街,以及西直路的更多历史故事,下期咱们继续往南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