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石大沟
作者:马保吉
南太行的褶皱里,一条山沟横穿南北,像被巨斧劈开的石缝,一路倾斜着扎向淇河水边。沟两旁是刀削般的石壁,中间是经年累月流水洗刷得发亮的石板路,这便是石大沟。东西两坡的石板台上,二十多户人家依势而居,村子也随了沟的名,唤作石大沟村。 这小村终究是沾了大沟的光。2005年,石大沟村申报成为国家级古村落保护项目,那块"中国古村落石大沟村"的牌子一挂,原本藏在深山的小村,名气陡然大了起来。 石大沟好像是本可以翻读的书卷:向上走,能读出一种人文精神;往下行,可品出一种自然情怀;进了村,便是无言叙说的诸多感慨。
老一辈人常说,石大沟的路,是用血汗浸出来的。从前进出村,得翻十多里的山,那道阎王岭,光是名字就透着股寒气,每趟的进出,都像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岭尖200多米的高度,上去难,下来更险,来回都是磨人的煎熬。"半年六个月"的故事里,透露出石大沟人出门难的心酸;"割肉拿着底儿"的传说中,讲的是石大沟人回家不易的艰辛;就连盖房用的瓦片,都是汉子们肩头一挑一挑从小外扛回来的。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石大沟人骨子里的红旗渠精神醒了。这200多口人的小村,攥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要把红旗插在阎王岭上。整整苦战八年,他们一锤一钎凿山不止,硬是打穿了阎王岭,开出了那条通往外界的"愚公洞"。这事儿轰动了四方,连中央交通部的领导都来参加通车典礼,阎王岭也从此改叫红旗岭。 更让人动容的是,当时村里有七对青年男女,立下"不打通愚公洞不结婚"的誓言。他们的故事,成了石大沟精神最好的注脚——那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执拗,是不信命、不服输的硬气。
从村下头往下行,两岸青山如黛,石峰似剑,空谷里静得能听见云飘过的声音。风声、鸟鸣、脚步声在谷中回荡,走着走着,心就静了,仿佛尘世间的烦忧都被这山风涤荡干净。 行到大沟中间,两面石壁突然挤出奇崛的峰峦,沟里的一泓清泉,碧绿碧透。坐在沟旁的大石上眯眼听泉,水流潺潺像在哼着古老的调子;静听象鼻峰的神话故事,仰望峰影,静观流水,顿生几分云水禅心的恍惚。
到了淇河水边边。山水相依处,总让人想起《诗经》里的句子。"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仿佛能看见当年河水浩渺的模样;"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又藏着多少儿女情长;"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新,"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的悠然,都在这水波里闪转。诗和远方都在眼前。 从愚公洞的锤凿声,到淇河畔的诗字行,石大沟的故事,一半是劈山开路的壮烈,一半是临水听风的柔情。这大概就是它最动人的地方——既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也有安放心灵的意境。
古老的石大沟村,就像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悄然隐匿于群山环抱之中。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古朴而宁静的气息,宛如一个躲在山里的世外桃源,又似一件藏在深山的石头部落古董,等待着有缘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魅力。 石大沟的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的古籍,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村下齐心桥两岸的两座古庙院,是它久远历史的有力见证。西边的“三教堂”,始建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的风雨洗礼,虽饱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败。门前那棵古老的柏树,像一位忠实的守护者,默默见证着时光的流转。在老柏树下,用石磊围起的龟驮碑,静静诉说着石大沟人曾经的经历与坚守,让人不禁感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东边庙院北面的玉皇殿,是目前少见的最大的无梁殿文物古迹。这座无梁殿,全凭精湛的建筑技艺搭建而成,没有一根横梁支撑,却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塌,令人称奇。南面观音堂里,一块完整大石雕成的石供桌,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也是难得一见的古文物。抚摸着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匠心。
走进石大沟村庄里,仿佛踏入了一个石头的世界,石景石情,尽是石在的感受。石街石巷蜿蜒曲折,像一条条缠绕的丝带,串联起村里的家家户户。走在石板路上,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石头在低吟浅唱。石台石阶错落有次,方便着村民的出行。石屋石墙,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坚固而又古朴。石板院干净整洁,是村民们起居饮食、休憩闲聊的住所。石桌石座,摆放整齐,随时恭侯在此。石香炉静静伫立,香烟袅袅,为这个小山村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石磨石碾,见证了石大沟人辛勤劳作的岁月。石兑臼、石桥石路、石水槽,每一样都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村中的小庙,也是石面石底石顶房,别具一格。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那座一石雕成的精致山神小庙,小巧玲珑,栩栩如生,展现了石大沟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在这个石头的世界里,每一块石头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处石景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村西山沟里的天然溶洞,充满了神秘色彩。洞中洞,台上台,错综复杂,宛如一个地下迷宫。据说,这个洞一直通向山顶,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和传说。走进洞中,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形态各异,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像野兽奔腾,有的像玉树琼花,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洞中摸索前行,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而山顶的望京台,承载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故事。站在望京台上,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景色美不胜收。如今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望京台的存在,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石大沟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这里多品种古树郁郁葱葱,有秋有柏,有桑有槐,更多的是柿树和黄楝树,还有稀有树种流苏花树和山板榆树。初春乍暖还寒,迎春花一片金色灿烂,漫山遍野,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彩披;初夏向热正暖,流苏花四月飞雪,洁白的花朵挂满枝头,如雪花般纷纷扬扬,美不胜收;初秋的橡树林一坡茂绿,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如梦如幻。初冬的红叶漫山遍野霜染烂漫,红的像火,黄的像金,把整个石大沟装点得如诗如画。漫步在石大沟的山间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石大沟古扑的自然风情和深藏的人文底蕴,吸引了众多影视创作者的目光。近年来,电影《此生有约》,电视剧《红旗渠》和《天河设计师》等在石大沟相继完成整剧或篇段拍摄。这些影视作品的播出,让石大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胜地。随着知名度的提高,石大沟人也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他们追求卓越的步伐从未停歇。
继愚公洞建成后,村里又先后修建了两座石桥。这两座石桥,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还为石大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到雨季,桥下溪水潺潺,桥上行人悠然,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风情展现在眼前。中国古村落项目申报成功后,村里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维修工作。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开办了“大沟小店”橡皮客栈,为前来观光旅游的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多次举办“太行诗歌节”,邀请各地的诗人墨客齐聚石大沟,用诗歌赞美这片美丽的土地,宣传石大沟的文化和风光。
尤其是近几年来,刘晓东支书带领石大沟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建成了石大沟旅游接待中心、石大沟写生创作基地,多个石大沟农家小院农家乐等和相关配套项目。石大沟正致力打造休闲旅游、村房短住、现房租住、特色小吃、写生创作、观光研学、影视拍摄等多位一体的旅游景区。如今的石大沟,已经焕发出巨大生机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未来的石大沟,将会是广招天下游客,满意四方来人的好地方。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大沟,爱上石大沟。相信在石大沟人的共同努力下,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