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最严密的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四川生态环境开设“‘两山’回响”专栏,分享我省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今天,一起走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稻城县。
△稻城色拉花海 稻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稻城县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边缘,甘孜州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稻城县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围绕保护促旅游、旅游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思路,以全域旅游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发展,先后荣获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四川省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县”等称号,走出生态与文旅协同发展之路。
△稻城县海子山兴伊措 稻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保护为本,多措并举巩固生态旅游发展本底
强化生态保护治理,筑牢发展根基。稻城县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实施人工造林0.7万亩、沙化治理0.8万亩、草原治理0.5万亩,义务植树8万株,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推进金沙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4.22%,草原植被盖度86.1%,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均达100%,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设施周边土壤达标率100%,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闭环。
建设绿色工程,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稻城县创新生态修复模式,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持续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在海拔3800米的傍河流域植被修复困难地段成功培育8万亩青杨防护林,恢复金珠镇周边植被,建成金珠省级湿地公园,绿化亚丁景区节点300亩,绿化机场至香格里拉公路沿线道路103公里,筑牢绿色本底。建立“建管养用”链条服务模式,采用先进的泡沫封堵微生物降解环保节能技术,确保零下数十度正常使用,无污染、无排放,解决亚丁景区内冬季如厕和生活污水排放的传统难题。
△稻城县子午二期工程圆环阵 稻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强绿色发展转型,激活生态价值。紧扣“双碳”目标与清洁能源强县战略,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培育县创建成果。配合编制风光储蓄建设规划,推进里浪、噶通光伏项目前期工作,同步开展15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绒舍场址及各瓦水库电站可行性研究,谋划稻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规,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做好生态旅游文章,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创新“旅游+”模式,提升绿色发展总量。发展“旅游+科技”,打造世界天文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天文主题公园。发展“旅游+文化”,建成亚丁演艺中心,打造大型文化歌舞剧《亚丁三怙主》,创新打造歌舞剧《圣洁甘孜·亚丁情》,建成亚丁非遗主题社区。
强文旅融合发展,转化生态优势。设置公益性岗位,提供多种生态补贴,实现生态惠民,出台《稻城亚丁旅游门票分红制度》,用门票收入分红亚丁保护区内4个乡镇农牧民,受益农牧民群众超过9000人。通过举办锅庄舞大赛,筹备“亚丁・皮洛・天文”文旅周,恢复亚丁景区“金刚挑战线”等举措,推动藏文化与雪山景观深度融合。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10.32万人次,旅游收入12.13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
△亚丁三怙主雪峰 稻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擘画文旅融合新蓝图,接下来,稻城县将持续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深化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永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