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13日讯(记者 吴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一片占地5000亩的湿地公园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的生态环境。近日,“治水兴水看新疆”采访团走进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实地了解这片区域的生态变迁。
8月9日,从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观景台俯瞰公园。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午后时分,阳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记者看到,三五成群的白鹭正在浅滩处觅食,成群的野鸭在湖心游弋。沿着栈道前行,游客或驻足拍照,或骑车漫游。然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坑洼地和荒草滩,周边散落着破旧的土建筑。
这是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湖畔一角。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据介绍,该湿地公园位于阿克苏市西北侧,水源来自多浪河分支。多浪河是天山雪融水以及自然降水形成的河流,河水含沙量大。过去,常因泥沙沉积导致河道堵塞,加之周边砂石料厂过度开采,造成植被破坏、黄土裸露,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每年春季风沙漫天,给城市居民生活和下游农业灌溉带来诸多的不便。
8月9日,游客在多浪河景观带水域游玩。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为此,阿克苏启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分两期,一期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8年6月完成并对外开放;二期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2020年6月正式开园。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水体泥沙沉降效率显著提升,水质明显改善。净化后的河水注入贯穿城市南北近10公里的多浪河景观带,改善了城市景观用水环境质量。“如今,多浪河景观带的水四季常清,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命脉,更成了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阿克苏市公园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彬介绍。
图为成群的鸬鹚栖息在湖中的枯树上。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湿地公园建成后,这里引来了大量的野生珍惜保护动物。目前,湿地公园内栖息着黑鹳、新疆大头鱼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鹭、苍鹭等2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公园内没有设置夜间照明,天黑自然闭园,就是为了给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更贴近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公园讲解员告诉记者。
站在18米高的公园观景台远眺,昔日的荒草滩已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乐园,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探索出一条生态惠民的发展新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