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陕北榆林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去了一座老城。
这座“偏远”老城低调了六百年,从明代长城沿岸的重要边防营堡,到繁华“小北京”,再到如今落寞无名。
时光在这里留下了太多故事,你去过吗?
这里就是——神木老城。
神木老城位于神木西山(二郎山)、东山(九龙山)之间的一片川地,是神木老县城的所在地。
榆林神木这地方,景点众多。比较有名的像红碱淖、二郎山、高家堡遗址、石峁遗址等等。来之前,我还真不知道神木还有座老城。
我们时间有限,来不及再去更多景点了。逛完二郎山后,便将距离最近的神木老城作为此行的最后一站。
到达神木老城后,“麟州老城宋文化体验街区”的招牌分外抢眼。
这让我误以为这是一座宋城,逛了一圈才了解,“宋文化”只是神木由古至今的文脉传承,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
想要读懂神木老城的历史,需要从“麟州”开始。
神木古称麟州,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式建置的麟州城,位于神木市区东北5公里处,也就是“杨家城”,也被称为“麟州故城”。
北宋时,满门忠烈的抗辽英雄杨家将在这里戍边卫疆,为这座城池刻下了满城的英雄血泪。
元朝时期,蒙古帝国统治中原,设立神木寨,后又废州为县。元十八年,主簿王瑄迁县城于东山旧城(今东山庙宇附近)。东山旧城仅存在了百年有余。明正统五年,或许是因为改朝换代、王权更迭,亦或其他,县治再度搬回麟州故城。
三年后也就是明正统八年(1443),举城下山,迁至窟野河畔平坦之地,这便是今天的神木老城。
神木老城位于二郎山下的窟野河畔,依山傍水,得天独厚,是延绥镇所辖军事营堡,为明长城营堡之一,自明以来护卫着中原王朝。
再到后来,这里成为神木老县城的所在地,成为无数神木人心心念念的老城。
神木老城被称为“小北京”,倒不是夸富,而是说格局——老城的布局呈矩形,南北长680米,东西宽710米,占地面积48.28万平方米。城内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交汇,穿凯歌楼(又名神木钟楼)而过,从空中俯瞰,就是一张“口字加十字”的棋盘式布局。
凯歌楼是老城的标志,位于老城的中心位置,是东西南北四大街的十字通洞,它还有一个特别朴实的小名——“大楼洞”。
这也是神木仅存的一座三层楼阁式清代建筑。
老城内还保留着很多明清民居,尤以四合院最有特色。
其中,白氏民居、李氏四合院、张氏四合院“能忍堂”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末清初四合院的建筑规模和形制,是明清时期陕北四合院的典型代表。
有这样一种说法,神木老城里的四合院建筑格式是当时皇帝特赐按照皇城京式四合院的布局格式修建的——其整体布局分为大门(含照壁)二门、房屋、室内装饰三部分,其规格大小、堂皇程度、工艺粗精,视其主人的身份和财力而悬殊。
这也是神木老城被称为“小北京”的原因之一了。
这次到访,神木老城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古朴、落寞,反倒很有几分繁华热闹。
老城内装饰一新,很适合拍照。沿着东西大街,两侧都是各式美食铺子。
但如果你钻入周边四通八达的小巷子里,那就能邂逅另一面的老城了。
如果来神木,记得到这座二郎山下的神木老城逛逛吧!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