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随着暑假的到来,不少家庭都准备出去旅行,而黄果树瀑布景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有一些人那素质真的没法说。
景区摆渡车要往前开,结果这一群人可好,直接给道路堵的是严严实实,让摆渡车根本就过不去,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人群中一男子还转过头对着摆渡车大声喊叫,一点都看不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官方怎么回应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一堵“肉墙”
暑假出游你是否曾遭遇过有人阻碍公共秩序的问题?就在贵州黄果树景区一条多弯道路上,一辆摆渡车被迫只能慢行,原因更是令人意外。
只见在汽车前方一群人组成“肉墙”,对身后的鸣笛声置若罔闻,这不仅仅是一场交通堵塞,更是大量名游客被困车厢,彻底被这群人毁掉了一趟本该愉快的旅程。
贵州黄果树景区那条狭窄的路,被一堵“肉墙”生生拦住,孩子在车头前行走,大人站在路中央面不改色,背后的摆渡车不断鸣笛,他们依旧是熟视无睹。
要知道景区的那段路,并不像平常大路那么好走,多弯且陡峭,每一位老司机看过都明白,在这样的道路中行驶刹车是很重要的。
可就是在这样的路段上,那群人泰然自若,孩子们也不说要带到路边走,马路就像是他们自家院子般。
打人则隔空跟车中的游客对峙,大声争吵激烈,摆渡车根本就动弹不得,司机不断踩着刹车,心悬到了嗓子眼,生怕因为刹车不及时出现一点点意外,就这件事就变得更加的麻烦了。
并且如果真是这群人当时没看到,后来让路了也不说啥,但对方很明显就是故意不让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车中的游客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摆渡车的车厢内,又是一种煎熬,车辆停滞大家不断争吵,每个人心中的不满,也导致了闷热的气氛逐渐显现。
老人和孩子开始烦躁不安,身体上的难受让呼喊声此起彼伏,交织着无奈的叹息,所有人被困在这车厢里愤怒又无力,看着这群人在车头前嚣张的态度,游客们就更加气愤了。
司机同样不好过,当车子终于挪到站点,司机刻意等了两分钟才敢开门,毕竟他也害怕,害怕那些憋了一路怒火的乘客,会在车门开了后直接冲下去,将一场言语冲突升级为失控的肢体混战。
这份小心翼翼的克制,听着是理智,可细想起来,却又透着令人心酸的无力和妥协,而堵路的那群人,面对指责不光没半点退让,反而更加嚣张,一旦都不顾及自己的任性行为,将会引发多少人对其不满。
个人边界在哪里?
这场闹剧扯下了一块遮羞布,露出的远不止几个人无赖般的任性,这么长时间的交通堵塞,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始终影儿都没见着。
这么重要的景点通道,怎么就陷入了管理真空?所谓的应急预案呢?难道只是写在纸上?等摆渡车好不容易到达站点时,许多游客一天的好心情早已被这场闹剧耗得一干二净。
一场本该放松身心的旅程,最终却变成了一场窝火的体验,很快随着这件事被曝曝光,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热议。
网友们的谴责声几乎一边倒,人们的焦点,不只是这种行为对公共秩序的践踏,更刺向了一个深层次的家庭教育问题。
大人公然带着孩子挑战规则,这无疑是在用最糟糕的方式言传身教,在这种“榜样”下长大的孩子,未来会如何理解责任与敬畏?这点没人敢想。
然而在愤怒过后,更多的是对后续处理的观望,毕竟根据现在的消息来看,这件事已经有人报警了,警方也回应表示已经关注到了这件事,相关部门正在核实调查。
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景区的官方会没对这件事做出表态,暂时还没给出明确处理结果,至于这群人是否会被罚款,或被列入旅游黑名单,一切都是未知数。
悲观的网友调侃,景区或许根本不在乎,毕竟门票收入已稳稳入袋,这种“反正游客一批换一批”的心态,可能才是管理松懈背后更深的症结。
闹剧之后
如今黄果树的摆渡车应该已经恢复了正常通行,那条陡峭的路也重归平静,但那天的事件和网友们的疑问远未消散。
如果下一次还有人效仿,景区的反应速度能更快些吗?关于游客的管制,会不会因为这次事件而变得更完善一点?
社交媒体的传播力或许能带来一些压力,逼着相关方做出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走出家门踏入公共空间时,内心那条关于“自我”与“他人”的边界,到底应该划在哪里?
旅游的意义在于放松和体验,而不是将个人情绪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宣泄,至于那堵路的几个人,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外界无从得知。
他们或许已经踏上归途,把这场风波彻底抛在身后,可是那些被他们堵在路上的几十车游客,则会长久地记住这件事,成为关于这个夏日旅行,一个久久挥之不去的记忆,最后屏幕前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
信息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