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总面积9037.43平方公里,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错带。1912年建县,1989年成立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36个,总人口53.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56万人,占总人口的66.39%,是全国唯一一个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县,历史上的围场是清王朝最大的皇家猎苑。
围场自然风光秀美、生态资源富集,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是河北省唯一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地貌的县。
成功获评“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北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南望京津
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国家4A级景区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峰高谷深,曼甸平坦
森林浩瀚,河流众多
水草丰美,鲜花遍地
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珍奇异兽的天堂”
素有“华北绿宝石”之称
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
兼具森林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总面积141万亩
其中包含森林景观106亩
草原景观20万亩
森林覆盖率高达75.2%
蜿蜒如蛇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
一望无际的林海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
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
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打造了滦河源头、亮兵台
塞罕塔、金莲映日、二龙泉等著名景点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发
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了
厚重的皇家文化、动人的传说
珍贵的历史遗迹和
浓郁的民族风情
1962年建场后
塞罕坝几代人在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个以保护塞罕坝曼甸山地草甸生态系统
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多样性
和滦河、西辽河河源湿地景观生境
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杨世尧 摄
壮观的风电场、独特的牦牛群
塞罕坝精神的代表“一棵松”古树
“塞罕敖包”瞭望塔
在这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草原风光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
牛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远离城市喧嚣
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平和宁静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
这里以不同的地形风貌
和四季变换的色彩
构成绚丽秀美的图画
游客能同时领略山水林田湖草
及丘陵等不同风光
踏入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
广袤无垠的草原如绿色的海洋
向远方延展
微风拂过
草浪层层起伏
送来清新的草香
这里没有城市的闷热
只有恰到好处的凉爽
森林是御道口的天然空调
走进那片郁郁葱葱的林海
高大挺拔的树木遮天蔽日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
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深呼吸一口
满满的都是清新的负氧离子
御道口的湖泊
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湖水清澈见底
倒映着周围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康熙饮马驿站
康熙饮马驿站
是以康熙生平趣闻轶事为文化脉络
以亲征朔漠、饮马练兵
为文化核心打造而成的
集驿站集散、高端民宿
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
满清文化商业街区
一条“回” 字形步行街串联起
驿站的 24 个主题院落
建筑风格古香古色
处处散发着浓厚的 “皇家气质”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深入体验
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品尝地道的满族风味美食
让味蕾也来一场“穿越时空”的体验
莜面窝子
围场的特色美食——莜面窝子
几乎是每桌必点的美食
将莜麦淘洗、晾晒
炒熟、磨制成面
再以80℃以上的热水烫面
通过揉、搓、卷等传统工艺
制作成美味的莜面窝子
刚出笼的莜面窝子热气升腾
香味扑鼻
再配上羊肉丁、蘑菇丁、黄花菜
制作的卤料
色香味俱全
尝一口,让健康与美味同行
围场满族民间手工刺绣
百福满族刺绣
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是满族承于先世
在保留女真族皮革补绣纯朴工艺基础上
吸收鲁绣、苏绣等技艺
而形成的内容博大、想象力丰富
形式多变、粗犷与细腻并存
观赏与实用共举的传统技艺
百福满绣种类繁多
除了在旗袍、马褂、绣花鞋等
民族服装上可以看出
百福满绣的精美工艺和文化内涵以外
满族特有的枕头顶、荷包、钱搭
均绣有山水、花鸟和诗句等图案
象征富贵福寿
寄托心愿祝福
这个21℃的秘境
藏着最纯净的蓝天
最柔软的草原和最自由的灵魂
来承德围场
吹一吹清爽的风吧~
来源 | 河北文旅综合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