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省会中存在感较弱的西宁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提到青海,能正确说出省会名称的人也并不多,今天特地对青海省和西宁进行说明,不要急着跳过,看完后你会发现西宁其实也不简单,只是习惯了低调。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东部的重要门户,早在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就设立建制,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建制,明朝设立西宁卫,清朝为青海办事大臣驻地,1928年正式成为青海省省会,全市总面积0.76万平方公里,辖5区2县,分别为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湟中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湟源县。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市区平均海拔2261米,四周群山环绕,南山在南,北山在北,湟水河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穿城而过,形成典型的河谷盆地地形,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夏季凉爽,冬季不甚严冷,素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自古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古代丝绸之路南路、唐蕃古道都从这里经过,被称作“海藏咽喉”,从西宁向东可到兰州入中原,向西可到格尔木入西藏,向北可到河西走廊,向南可达四川盆地,地理位置重要。
西宁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是进入西藏的重要通道,青藏铁路的起点在西宁,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其战略、经济价值都很重要,西宁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历史上也是军事斗争的必争之地。
西宁是青海省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聚集了大量的企业,这些企业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西宁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有青藏铁路、兰新高铁、陇海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西宁火车站是青藏高原主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路方面有京藏高速、连霍高速、西宁绕城高速等公路网络,航空方面,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包括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
西宁拥有青海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中,青海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原医学、水利水电、盐湖化工等专业领域,科研实力雄厚。
西宁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市区有东关清真大寺、马步芳公馆等历史文化资源,郊区有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再远一点就是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避暑,青海湖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游客可以来此观光避暑,东关清真大寺和马步芳公馆都在市区,塔尔寺在郊区,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在介绍完西宁之后,简单介绍一下青海省,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因省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河谷等地形类型,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
青海省的区位优势是有多条重要的交通干线穿行,有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青新公路等重要的交通要地,是内地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
青海属于青藏高原的关键部分,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里极为重要的区域,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针对亚洲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实施守护,对全球气候改变有着明显影响。
青海借助盐湖资源、 清洁能源和旅游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盐湖化工、新能源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钾盐、镁盐、锂盐资源丰富,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
青海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的放射性交通网络‚青藏铁路、兰新高铁、京藏高速、连霍高速等重要交通线路贯穿全境‚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航空中转枢纽‚此类交通网络的形成,加强了西宁在青海交通网络中的枢纽性角色‚也提升了青藏高原航空中转的可使用性和连通性‚而这些线路的贯穿,也提升了青海在交通网络中对全境的可控制性和管理性。
青海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学科分布和机构分布表明,西宁是资源主要分布区,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等分布在该区域,学科门类包括理、工、农、医、文、法等,学科分布的层次性和专业性均较高。
在旅游景点上,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可可西里、三江源国家公园等都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的夏季,青海湖边油菜花开,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更是吸引了无数人来拍照打卡。
西宁的介绍内容到这里,西宁在地理,交通,战略,生态等方面的介绍,对很多人来说,是低调务实的印象,不靠噱头宣传的西宁,既不显实力不足,又无可替代,你对西宁有什么印象,可以留言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