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磨”这个词在100百年起曾喧嚣热闹,它就是我们今天的机器面粉加工厂,当时的长春是南满和中东两条铁路的中枢重镇,也是小麦的重要产地,铁路沿线的沙俄人对面粉有着巨大的需求,而铁路又让运输变得方便,于是有人看到了商机,建面粉厂 收小麦 制造面粉,它的出现,宣告了长春近代工业进程从这里起步。
如今保留的遗址有四座,我找到三座,一个在凯旋路上,另两个伪满皇宫附近,都可以在你游览景点后顺着去看一看,天兴福火磨和福顺厚火磨,离伪满皇宫10分钟左右路程,由于附近批发和物流产业密集,加上两座遗址已经停用,在导航中又没有这个地方,我是在转了一圈已经放弃,准备去铁北一路的路上正好遇见,或者说命中注定相见,因为后来徒步长白路的时候又来到这里。导航《宝辉食品批发城》对面就是福顺厚。不远100米处就是天兴福火磨,过了铁路就是铁北一路 二路,你要是喜欢徒步从伪满皇宫或者在远点的黑水路长白路开始到凯旋路上的亚乔辛火磨,可以连起一条很经典的徒步路线。
天兴福面粉厂和福顺厚面粉厂这两家从一开始,就关系密切。时至今日这两栋长春老工业遗址仍然毗邻,相似的建筑风格,经常让人分不清彼此,故被民间称之为“公母楼”,有旧烟囱的是天兴福。烟囱虽已无用,却默默见证了长春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站在建筑前,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和历史长河中日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尽管眼前的建筑岁月痕迹斑驳,但建筑本身也能看到往昔的辉煌。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仿佛能听见天兴福与福顺厚这两座百年老建筑的心跳声,它们见证了长春从古老走向文明的历史变迁。在长春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历经风雨,却始终坚韧不拔,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记忆。
亚乔辛制粉面厂,去那里对于我来说就是因为看了某书上一张,在荒地中拆的只剩下了一半的一座孤傲的红色建筑默默矗立的图片,网上说是某单位拆了一半被人举报叫停,要求恢复也一直拖着没有动,就剩下这一部分, 网上有人发了一张大致位置的地图,地图显示在长春供热公司附近,我以供热公司烟囱为中心在那个范围内找了有一个小时,我还想怪不得某单位偷摸拆到剩下三分之一才被人发现举报,确实不好找。后来还是机缘在铭鸿驾校边上买水的时候,想起我曾考倒闭了三家驾校,就走进去感慨下的时候,一抬头发现了“大红楼”。
可惜的是我没有无人机,和长焦镜头,对焦又基本靠走,走又被围墙拦着,只能在驾校院内隔着护栏,没有近距离接触,这座红色建筑曾是城市众多“第一”的诞生之地,它见证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追溯往事便是那段辉煌岁月的起点。它四层建筑带有地下室,采用红砖修筑,顶部以红砖垒砌,呈现出独特的造型。它是第一座近代工业建筑、第一座框架结构建筑、第一座拥有电梯和地下室的建筑,如今它与周边的历史遗迹一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历史的沧桑与变迁。2009年,亚乔辛制粉厂旧址被正式列为长春市第八批市级保护文物,这一历史事件为这座古老建筑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那一刻我就想它开放的时候,我也会在去长春看看。
火磨遗址的探索,可以单独前来,也可以和周边景点连在一起,我们看到的也绝不是废弃的建筑遗址,它是近代工业技术力量在长春落地的见证,轰鸣的“火磨”曾高效的碾磨着东北的小麦,也无情的抢夺过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存尊严(满洲制粉株式会社),所以说不要把它当成景点,那是工业文明的车轮声,它们见证了长春从传统手工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也见证了民族工商业的崛起与衰败。如今,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城市的角落,诉说着那段历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