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河南交通广播记者:雷静 佑龙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河南是诗词的厚土,诗词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河南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跟着诗词游河南,从诗词歌赋中寻觅河南的声音,以诵读的形式礼赞河南,体会诗境里的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穿梭千年的诗意,让我们与诗圣词豪同赏一轮明月同游一处美景!
三门峡
名字来源: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
历史典故:
大禹治水,老子与《道德经》、仰韶文化等。
主要景区:
天鹅湖景区、三峡大坝风景区、仰韶仙门山景区、陕州地坑院、三门峡博物馆等。
《砥柱》
【唐】柳公权
禹凿锋鈚后,巍峨直至今。
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
顶压三门险,根随九曲深。
拄天形突兀,逐浪势浮沉。
岸向秋涛射,祠斑夜涨侵。
喷香龙上下,刷羽鸟登临。
只有尖迎日,曾无柱影阴。
旧碑文字在,遗事可追寻。
三门峡,在我国古代的地理图志上称三门山或砥柱山。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存世不多的诗作中,就有其为屹立在黄河三门峡的中流砥柱所题的五言律诗《砥柱》。柳公权,字诚悬,情于书学。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禹凿锋鈚后,巍峨直至今。”首句从大禹斧凿三门起笔,讲明砥柱的来历。第二句讲所见景象:“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滔滔奔涌的黄河中,唯有一座孤峭的山峰,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然而,它风来不倒,雨来不蚀,像是一根柱子被牢牢地钉在水波中心。这句诗动静结合,简洁有力,画面感极强,也成了颂咏中流砥柱的千古名句。
“顶压三门险,根随九曲深。”读到此句可以发现,作者采用的是由远及近的视角,先远远看到孤峰、一柱,紧接着从近处自上而下描述了砥柱山头顶神门、人门、鬼门之险,合理想象了其扎根在九曲黄河深处的坚毅。
“拄天形突兀,逐浪势浮沉。”此句则又将视线稍微拉远,描述砥柱屹立天地间,在波浪中时高时低的状态。“岸向秋涛射,祠斑夜涨侵。喷香龙上下,刷羽鸟登临。”这两句是说,秋天的波涛撞击在砥柱石上,又被喷射到岸边,祭祀砥柱时留下的标记,被夜夜涨起又落下的潮水侵蚀得愈发斑驳。或许会有祥龙在此上下舞动散发香气,也会有鸟儿登临山石梳理羽毛,以待奋飞。
“只有尖迎日,曾无柱影阴。旧碑文字在,遗事可追寻。”清晨日出,砥柱山尖迎着太阳,不曾在下方留下一丝暗影。而魏征奉太宗之命刻下的铭文仍在,那些前人流传下来的旧事也有迹可循。柳公权以洋洋洒洒的一首五言律诗,深情讴歌了中流砥柱,成为传世经典。
平顶山
名字来源:
平顶山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当地一座山的形态有关。这座山位于市区北部,其特点是四周陡峭,而山顶平坦如砥,这种独特的形态使得这座山在地理上显得格外突出。因此,后人便以这座山的特征为这座城市命名,即“平顶山”。
历史典故:
端午文化乡、古应国传说等。
主要景区:
中原大佛、六羊山、祥云谷、尧山大峡谷、青龙腾云等。
《鲁山山行》
宋·梅晓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河南“九大祈福地”中,平顶山就占有两家,分别是“佛泉寺”和“风穴寺”。同时平顶山是“观音故里”。这一切,使得平顶山成为国内少有的祈福圣地。平顶山境内风景多、温泉多,又享有“度假天堂”之誉。而鲁山,更是这群山当中一抹亮丽的风采。
《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在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本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多彩的山景图,开篇便写这里的风景与我赏景之情相吻合。他看向远处的山川一座复一座给人一种崎岖跌宕之感。“好”字看出诗人对景色之喜便由得这美丽的风景山川随我的心情随处更改更看出诗人的喜爱以及勿忘所以的得失,“霜落”点出此时节气,此联运用互文手法,对照写出自然之景,给人一种不被叨扰的感觉更突出“幽”的特征、最后收尾之句是笔峰回转,本无人之幽境突显出人间烟火、更展现自然景色下人家的闲散安逸。
济源
名字来源: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原”,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24年的历史。
历史典故:
愚公移山、药王孙思邈等。
主要景区:
九里沟景区、奉仙观、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黄河三峡等。
《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唐】白居易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
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
危磴上悬泉,澄湾转坊口。
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
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斗薮。
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
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
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
谈笑逐身来,管弦随事有。
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
相与澹忘归,自辰将及酉。
公门欲返驾,溪路犹回首。
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
在济源的文化符号资源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当是“愚公”,作为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愚公早已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生活于济源市西北的王屋山下。
《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时为河南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他的诗歌风格朴实易懂、淡泊悠闲,不仅老少皆宜,而且流传千古。
白居易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本想大展宏图,可惜仕途一再受阻,这正是诗人在济源一番游玩后,仍流连忘返,甚至心中已开始期待在罢官后重游济源,遂有感而作。
这首诗描写了他在济源当县令之时对这里风景的欣赏,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尹令,但是却身处这样的仙境之地,感到异常满足,诗的前半段大多是描绘风景,掺杂了自己对于尘世之事的不理睬。后一段大多是对自己可以把酒言欢的乐趣,看舞姬动舞,与文人谈笑 ,管弦之声相伴于两侧,老人孩子在岸边游玩,最后写到了自己流连忘返,不愿意离开这样的美景,这是一种对于尘世繁杂之事的摒弃,对于山水之情的喜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