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成都金牛区居民,金牛区图书馆一直是我的精神栖息地。那里宽敞明亮,设施完备,丰富的藏书和多样的文化活动,总是人气满满。然而,近期搬到温江后,我对图书馆的寻觅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状况。
当我按照导航来到温江区图书馆所在位置时,一座大楼矗立眼前,可奇怪的是,整栋楼竟没有一处显眼的图书馆标识。大楼正面是城南洗车站的大门,旁边仅有一个交警队的小门。我满心疑惑,四处打听,才在一个极为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一块小小的指路牌。原来,图书馆与交警队共用一个楼道,位于洗车站的二楼,面积不足 1000 平米。
走进馆内,空间的拥挤扑面而来。书架摆放紧密,通道狭窄,与我之前常去的金牛区图书馆相比,这里的设施显得十分简陋。可即便如此,前来读书学习的人却不少。由于座位有限,馆内甚至在走道上安置了一些排椅,供读者使用。
都说温江上风上水,有着 “金温江” 的美誉,区域经济发展也相当不错。但这样一座经济条件良好的城区,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却如此令人失望,实在让人费解。一个城市的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代表着对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程度。
其实,温江并非没有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发力。像 2022 年起陆续运营的 21 处 “留灯书屋”,将河边、公园里的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阅读空间,分布在不同街道与乡镇,给居民带来了别样的阅读体验。但作为核心公共文化设施的区图书馆,却未能展现出应有的水准。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设施的规划与投入是否存在失衡?是不是过于侧重经济建设与商业开发,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像图书馆这类关乎市民精神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
希望温江区能重视图书馆当前面临的问题,重新规划与打造一个设施完善、标识明显、空间宽敞的图书馆。让热爱阅读的温江居民,能拥有一个舒适、便捷的阅读学习场所,让 “金温江” 不仅有宜人的自然风光与发达的经济,更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