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是一个奇迹
旅行|希腊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放出两只鹰环绕世界相向飞行,一只向东,一只向西,两者相遇处即是翁法洛斯(omphalos)——“世界之脐”,神界与凡间的连接点。宙斯放下一块圣石作为标志,一座神庙建立其上,这里的名称便是“德尔斐”(Delphi)。|摄影:Oliver Berry
古希腊神话中,很久以前,众神之王宙斯放出两只鹰环绕世界飞行,一只向东、一只向西。两者相遇的地方就是翁法洛斯(omphalos)——“世界之脐”,神界与凡间的连接点。宙斯用一块圣石将它标志,一座庙宇建立其上,由他的儿子阿波罗守卫。这里的名称便是“德尔斐”(Delphi)。据说,被称作“先知”(Oracle)的女祭司就在此处传达神谕。
“人们常认为,先知能预言未来。”考古学向导佩妮•科洛姆沃苏(Penny Kolomvotsou)解释道,我在雅典娜普罗奈亚神庙遗址(Athena Pronaia)大门外遇到了她。
这是一处圣所,从前的朝圣者们可能就由此进入德尔斐旧城的神圣建筑群。佩妮的眼睛隐藏在遮阳板的阴影下,头发紧紧在脑后扎成马尾。她是德尔斐的常客。遗址看管人微笑着朝她挥手致意。“其实,女先知的预言有意做得晦涩难明,由人解释。德尔斐诚然是个对话之域。我想,如今我们可以更多利用这一点。”
她解释说,古时,德尔斐是希腊纷争不断的城邦们不诉诸武力解决纠纷的地方。大使们来到此地,在和平中消除分歧;与此同时,普通朝圣者——至少那些负担得起朝圣之旅的人——也来到此地,为重要人生抉择寻求精神指引或神明的赐福。他们大多从周围诸如阿姆菲萨谷(Amfissa Valley)的村庄或附近的帕尔纳索斯山(Mount Parnassos)步行前来,登上山顶的神庙。
德尔斐是古希腊争吵不休的城邦不诉诸武力解决纠纷的地方。|摄影:Oliver Berry
建筑群的核心是先知——或称高级女祭司皮媞亚(Pythia),古代人们相信,皮媞亚通过神启(enthusiasmos)直接沟通神明。有关先知的记载恰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神庙最早建立的时候,然而有关其职责的大部分内容依旧笼罩在谜团之中。
天已入秋,却还是十分炎热,天蓝得刺目,一丝风也无。尽管有如此高温,德尔斐依然挤满了游客。山路上吱吱嘎嘎开上来一辆辆大客车,司机寻寻觅觅想找个停车的地方,排挡声不绝于耳。佩妮说,德尔斐从来见惯人群,皮媞亚运动会(Pythian Games)期间更是人潮如织。作为崇尚运动与体魄的展示,该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最重要的赛事。我们从废弃的运动场边走过,我想象着石质座位坐满了人群,他们吃着橄榄和无花果,为钟意的竞技者欢呼。
作为崇尚运动与体魄的展示,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大赛事。|摄影:Oliver Berry
古希腊的神庙修建在高处,以接近神明。德尔斐悬踞帕尔纳索斯山的陡坡上,双生峭壁法德里亚德斯(Phaidriades)拱卫两侧,其名称诗意地描述了石灰岩折射的辉光。
我们艰难地向上攀登,这条路因有成千上万人走过,已被踏得平整光滑——上行的路程是对朝圣者毅力与虔诚的测试。一步复一步,德尔斐摇摇欲坠的风景呈现眼前:石块散落,祭坛破碎,柱基上空空如也,到处断壁残垣。
“考古学已揭晓了诸多秘密,”佩妮说,“但许多谜题仍未查明。”先知的预言与其说是裁决,通常更像是谜语,刻在建筑群入口的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或许算得上一个最好的例子。
同样诡秘莫测的是,先知究竟如何以凡躯承接神启,又将预言昭示于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女祭司借由祈祷或冥想进入通神状态;另有学者说,她的神启源于吸入致幻烟雾——甚或是从山体地质断层中逸出的神秘气体。与德尔斐的诸多谜团一样,只有借助时间机器才能破解这个难题。
古希腊的神庙修建在高处,以接近神明。德尔斐悬踞帕尔纳索斯山的陡坡上,拱卫遗迹两侧的是法德里亚德斯(Phaidriades)双崖。|摄影:Oliver Berry
在时间中消散
第二天,我沿阿卡伊奥小径(Archaio Monopati,意思是“古老的步道”)出发。小径有数千年的历史。过去,朝圣者们循此旅从德尔斐古港口基拉(Kirra)出发前往神庙。途中,他们穿过阿姆菲萨山谷的灰绿色海洋——希腊最古老的橄榄林之一。早在基督的时代以前,它们便被栽下,林中树木有一百多万棵。今天,我独自上路,只遇到了一头坏脾气山羊,还有一位种植橄榄的农民在照看他的树木。
希尔达•吉安诺波卢(Hilda Giannopolou)加入了我。她来自山中小镇利瓦迪(Livadi),是一位远足向导兼滑雪教练。“我爱德尔斐,这里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她说,“我们行走的这片土地,2000年来未曾改变。即便不信神明,你也能感受到它的伟力。”
阿姆菲萨山谷的灰绿色海洋,希腊最古老的橄榄林之一。早在基督的时代前,它们便被栽种下来,林中树木有百万之多。|摄影:Oliver Berry
我们登上山脊,在一座刷成白色、俯瞰着平原的小圣堂旁边坐下。高处山坡上,德尔斐的遗迹在阳光下闪烁。我们就着钟塔的阴影享用了野餐,有面包、西红柿和奶酪,还撒上了从山谷里采来的鼠尾草、百里香和薰衣草,完全就像2000年前的朝圣者们的一顿简餐。
德尔斐最了不起的便是跨越历史依旧存在的事实。在古希腊与古罗马两大帝国先后消亡后,德尔斐与它的先知被世间遗忘,阿波罗圣所的位置不得而知。
19世纪,法国考古学家重新发现了它们——就埋在卡斯特里村(Kastri)下方,而村庄的房基正是用遗址的残垣垒砌而成。村民们被转移到了附近一地——也就是今天的德尔斐新城,长达数十年探寻神庙的艰苦挖掘由此开始。悲哀的是,至那时,德尔斐的许多秘密早已在时间中消散。
两大帝国衰亡后,德尔斐与它的先知神谕为世间遗忘。19世纪,法国考古学家重新发现了它们,古城遗址就在卡斯特里村下方。村民被转移到了附近一地,也就是今日的德尔斐新城。|摄影:Oliver Berry
倾尽全力重新发现古城的人里有一位叫阿里斯托德利斯•齐斯莫(Aristotelis Zisimou)的,他的人生致力于重新学习德尔斐陶艺。我是在他位于德尔斐新城的工作室里遇见他的。工作室地处一条安静的后街,掩映在三角梅与茉莉花树当中。
他在这儿开办陶艺课,并亲手制作陶器——从手工揉泥、雕刻纹饰到最后以特殊技法烧制,再现古希腊陶器标志性的橙黑相间釉彩。整个过程精密复杂,需要精准实现温度、材料与碳化的恰当组合。部分技巧是阿里斯托德利斯从志趣相投的陶艺师那里学来的,然而大部分则来自个人反复试错的经验集成,就像近1500年前德尔斐的陶艺师们一样。
阿里斯托德利斯带我参观了他的工坊,在经典的双耳陶罐、陶碟、陶盘和陶碗边,还摆放着更具有实验性质的现代作品。它们许多描绘了神话与传说中的场景,而且常常惊人的露骨,让人想起性与神圣在古代世界的紧密联系。
“我的作品将我与过去的艺术家相连,”他抽着一根破破烂烂的香烟,从镜片上方凝视着我,手里用一根细针在陶土上刻着人物,“有时,我几乎能感觉到他们引导我的手。”
阿里斯托德利斯•齐斯莫将全部人生投入德尔斐陶艺的重新学习中。|摄影:Oliver Berry
齐斯莫手工揉塑自己的陶泥、雕刻纹饰、最后用能再现古典希腊陶器标志性橙黑相间釉彩的特殊技法烧制它们。|摄影:Oliver Berry
下一个早晨,我采纳阿里斯托德利斯的建议,启程寻找科律基昂洞穴(Corycian cave),德尔斐神谕秘仪的前身。阿里斯托德利斯告诉我,早在先知存在前,母神盖亚的崇拜者就在帕尔纳索斯山中举行神圣仪式。据信,科律基昂洞穴自新石器时代便已投入使用。它频繁现身于诸多传说,既作为酒神祭仪的圣所,供奉着科律基昂自然仙女与荒野的潘神,又相传为宙斯遭巨人提丰囚禁之地。这里几乎可以确定是最古老的德尔斐圣地。
太阳刚刚升起,我便驾车驶离新城,沿碎石路穿过一片松林,攀上帕尔纳索斯山麓的高地。此处,在林间一条短短的山石小径的尽头,我看到一条裂缝在山坡上出现,漆黑如夜。
我谨慎地挪了进去,随即豁然置身一处顶部很高的巨大洞穴,触目尽是琳琅的石笋与石钟乳。洞内深不见底,另一头完全没入黑暗。地面上,有人用石头搭了一个迷宫。还能看到火焰的余烬、以及留作供奉的酒、水、手镯和钱财。据说,负担不了向先知请谕的朝圣者以及偏好更古老的神明之建议的人们,转而来到科律基昂洞穴请求神示。两千多年后,人们似乎仍在做同样的事情。
我送上自己的祈祷,任它在黑暗中回响,等待着神明的答案。
怎么去
德尔斐距雅典2.5小时车程。奥德利旅社(Audley Travel)推出的希腊大陆11天豪华游包含德尔斐与阿姆菲萨山谷深度四日游,下榻海滨小镇加拉克西季(Galaxidi)。起价4780英镑/人,含全程机票、住宿、导游服务、接送及景点游览费用。
撰文:Oliver Berry
编译:绿酒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