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新甘肃刊发 永昌:践行“两山论” 绘就新时代“诗与远方”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近年来,永昌县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守护生态本底与激活经济动能的协同推进中,一幅兼具生态之美与发展之韵的新时代“诗与远方”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坐落于祁连山脉南麓的南坝乡,“花果山”早已褪去旧貌换上新颜——如今的它,是永昌县生态蝶变的生动注脚。抬眼望去,山楂树枝繁叶茂,漫山绿意铺陈开来,已然褪去了夏日的燥热,游客们络绎不绝,随着露营的帐篷搭建起来,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为这片山水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
游客刘萍:这地方空气好,气候好,绿化也搞得好,南坝依山傍水,给人的感觉特别好。
西校村因地制宜,走出了“靠山吃山”的新路径,顺势建起特色农产品加工厂。曾经挂在枝头、长在地里的山楂,由此摇身一变,成为身价倍增的特色产品。在生态的盎然绿意中,渐渐飘出了百姓增收的甜香。同时,生态与增收的双重喜悦,在百姓的笑容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南坝乡西校村村民 周兴山:以前的花果山是荒山野林,现在改善后环境各方面都好多了,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得到一份收入,花果山需要的务工人员比较多,又得到一份收入,还有在花果山养鸡,加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也入了股,一年也能卖1000-2000只鸡,整体状况还是很好的。
南坝乡西校村党总支书记 周文山:我们依托自然资源禀赋,西校村建成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栽植山楂,杏,枣树,核桃树等经济林果16.9万株,在林下发展菊花种植和跑山鸡养殖。现在正在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伸生态发展产业链条。
近年来,南坝乡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全乡年产山楂6.5吨、菊花1.5吨、桃杏25吨,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达2000元以上,成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24年,全乡村集体经济突破200万元,同比增长85.85%。
南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刘好鹏:作为“全国生态乡镇”,南坝乡始终牢记嘱托,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扎实实落在发展的每一步上!如今,全乡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人工造林的面积超过了总绿化面积的十分之一。现在,我们正努力推动从“绿起来”向“富起来”的生动转化!持续壮大生态旅游,不断延伸林果产品加工链条,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乡亲们的腰包。
从祁连山下的“花果山”到全县生态环境的治理,永昌县以守护绿水青山为使命,打出精准有力的“生态组合拳”。截至目前,依托三北六期、森林植被恢复、新农村绿化等多项造林项目,完成人工造林2.24万亩、人工种草0.73万亩,绿化集中居住点30个,完成“四旁”义务植树60万株,发展观光林果产业1000余亩。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愈发鲜明,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厚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