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10点半,兴义万峰林景区将军桥“黄秀蛋炒饭”准时飘香。
广西游客滕丽凤用排队一小时换来“首位号”,将手机镜头对准灶台——土鸡蛋打成蛋液在铁锅中绽开金花,刚蒸好的苞谷饭裹挟着秘制糟辣椒的酸香与猪油渣的酥脆,在厨师陈飞的颠炒中化作粒粒分明的“黄金跳跳饭”,盛入不锈钢盆出锅……
广西游客滕丽凤一家人在兴义万峰林景区将军桥品尝蛋炒饭。(图/钱星星)
在滕丽凤的贵州避暑行程里,兴义是停留数日的首站,万峰林蛋炒饭与臭豆腐、水果冰浆组成“美食三件套”,“昨晚8点刚吃过蛋炒饭,今天又来打卡黄秀家的蛋炒饭!真的很好吃,排多久都愿意。”
点上泡萝卜水芹菜、特色凉拌菜、水晶冰粉、油炸小酥肉等“下饭利器”,与峰林稻田同框,滕丽凤各角度“咔咔”一阵拍,边吃边直呼,“24元两份饭太实惠,这味道,离开万峰林真吃不到!”
“吃一口饭,赴一座城”的18位温州游客“吃到爽”:10碗饭被老板主动减至8碗,“明码标价、量大鲜美、好吃不贵”的诚意,让乡味在舌尖化开。
8月9日,在兴义万峰林景区将军桥,游客排队等吃“黄秀蛋炒饭”。(图/钱星星)
10余分钟间,他们身后14张餐桌已满位,游客排起长龙。老板翻炒的锅铲声与人声交织,这晚“祖辈家常便饭”成为游客争相打包的“万峰林味道”,带起了“蛋炒饭一条街”的热闹。
15时许,“黄秀蛋炒饭”的食客已轮替数轮,当天准备的8甑米饭(约480碗)和凉菜、卤菜等均售罄。
游客端着刚出锅的万峰林蛋炒饭。(图/钱星星)
2012年,黄秀在将军桥支起炒锅,成为万峰林最早吃“旅游饭”的人,这些年带动30多家店铺老板在“蛋炒饭一条街”忙得不亦乐乎,旺季时日均两三百份到两三千份的销量让万峰林蛋炒饭成为地标美食。
在万峰林,不论是路边小店,还是农家乐、客栈,或是民宿、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蛋炒饭是不可或缺的“美食顶流”,作为“美食江湖”的“盟主”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寻味而来,品尝羊肉粉、鸡肉汤圆、刷把头等“兴”系美食,更在四季更迭中解锁文旅新场景——
春暖,创意蛋炒饭配民族歌舞、农家游戏、油菜花田长桌宴;夏凉,“稻田抓鱼”享农耕乐趣,布依酸汤鱼与蛋炒饭组成“黄金搭档”;秋收,万峰林马拉松赛事、丰收节活动等带动因食而动、因吃而游,民宿、客栈一房难求;冬时,羊汤锅与徐霞客雨留兴义“煨笋煮肉”故事共飨,与布依酸汤牛肉、布依酸笋鱼、布依八大碗等“圈粉”无数。
广东游客李成恩在万峰林油菜花田品尝蛋炒饭。(图/钱星星)
三次自驾来到万峰林的广东游客李成恩,是万峰林“春日踏青新玩法”大军的一员。三天四刷蛋炒饭时,还了解蛋炒饭文化、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感受农家趣味,让他直呼一级棒,发圈分享蛋炒饭制作“秘诀”:“饭里有山水灵气,更有布依族对生活的热爱,极有‘文化味道’,怪不得拥粉丝众多啦!”
2022年以来,围裙取代了对讲机,锅铲声替代了巡逻脚步声,都是守着这片山水,吴尚军换了种方式照顾人,见证了蛋炒饭富了百姓,被纳入万峰林旅游线路、民宿美食菜单,让游客更好地欣赏万峰林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在铁锅中翻炒的万峰林蛋炒饭。(图/钱星星)
“真材实料、物美价廉、守护乡味是关键。”清枫居民宿“70后”厨师吴尚军不仅能炒一手好饭,还熟悉山水草木。客人说他的菜有“山风味道”,在他看来,大约是炖鸡汤时抓了把新鲜的野菌,添了些村民送来的带露水的蔬菜吧。
铁锅滋滋作响,蛋液裹着米饭在热油中起舞,葱花撒下的瞬间,香气勾起的不仅是味蕾的记忆,还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最朴实的乡愁。
“任何时候来万峰林都要吃蛋炒饭。”旅游目的地,这几个字让“90后”陈星远很是兴奋,在他心中,蛋炒饭,从不只是一道菜,“一碗饭、一朵花、一张照片、一间民宿,都是来兴义的理由,我的家乡,被更多人看到了。”
今年,陈星远回到兴义成为森谷山居民宿的厨师,便参加了千人蛋炒饭品鉴活动的趣味比拼大赛。当他把黑松茸、火腿等加入蛋炒饭,又盛上酸木瓜土鸡汤时,便围了一圈人。游客评委细细品尝、接连投票,让陈星远兴奋地连着炒了3锅蛋炒饭,面对直播不遗余力地介绍自己的创意蛋炒饭套餐。
“我们根据入住民宿的客人喜好及自己的创意制作了创意蛋炒饭,希望在传统的基础上,用创意让更多人通过蛋炒饭认识、了解万峰林,留在万峰林。”陈星远说。
以美景美食为引力,以赛事活动为平台,展示多元饮食文化版图,并依托政策支持和区域协作推动消费,早已是兴义的组合打法,成为文旅的流量入口。
游客在万峰林油菜花田品尝蛋炒饭长桌宴。(图/钱星星)
“蛋炒饭、民宿产业带动了当地上千名村民就近就业,景区带动万峰林周边村寨发展248家民宿经营主体,其中培育的本土品牌民宿有74家。”兴义市万峰林旅游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灿介绍,蛋炒饭“引流”的关键还在于价格亲民、品类鲜明,“未来会在创新活动、深挖‘美食IP’、打造‘体验链’、强化传播上发力,用故事赋予美食独特性,让游客停留,满足消费需求同时,引发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万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玉美站与商户探讨如何让蛋炒饭“炒”热乡村旅游“慢经济”,当铁锅中的米粒再次翻腾,万峰林的万福村便多了一丝“烟火气”。
近年来,万福村大力推动水稻产业发展,依托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稻田民宿群,开展农民丰收节、稻谷丰收节庆典等活动,串联起稻田抓鱼、福字拓印、稻田认养、非遗传承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从“卖大米”到“卖体验”的农文旅融合的新探索,带动老百姓吃“旅游饭”,打响“福”品牌,让万峰林荡漾文旅融合的新活力。
拨开万峰林蛋炒饭升腾的热气,黔西南样貌逐渐清晰:滇黔桂交汇处的多元文化、博物馆里的文物瑰宝、安龙招堤古建石刻的历史遗存、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奇观、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的气候优势与生态资源等,共同编织着“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的文化经纬,如网兜住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让文化随着“黄金跳跳饭”走向远方。
黔西南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聚焦万峰林蛋炒饭、金州“三碗粉”、贞丰糯米饭等特色美食,奋力打造具有本土元素的网红美食。2025年上半年,兴义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2.65万人次,“去贵州兴义吃碗‘万峰林蛋炒饭’”登上“2025十大春日踏青新玩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星星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