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西仓逢集,与李老师前去赶集。路过大学习巷,对李老师说,这条巷子历史悠久,与两个历史名人有关。一个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在在大学习巷聘请了一位阿拉伯语的翻译。另一个是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间的名臣年羹尧的老宅就在这里。李老师很有兴趣,于是想进去看看。
网上查了一下,年宅在大学习巷93号院,几年前,我曾探访过。没想到,巷子的建筑都差不多,加上店铺多,游人多,门牌号编得没有规律。来来回回两三次,都没找到。后来,看到有位摆摊的大妈,问她93号院在哪。大妈指着对面的一个“某某民宿”的门说:那里就是,不过里面拆得啥都没有了。
与李老师穿过巷道,看到院子里有两只小猫走动。怕里面还有狗,就探头探脑走进去。小小的院子,分隔为几户人家,院子中间摆着两把竹椅,堆放着杂物,还晾晒着衣物。建筑分为两层,阁楼上雕花的窗子,似乎是古物。正南方向,看上去像戏楼。东边也是一条巷道,很深,也很黑,进去走了几步,有两三处门,看来还是隔成的小房间,住着人。这时,有人推着电动车走出来,看见我们也没有理会。看来,这里经常有我们这样的好事者,到年大将军老宅打卡。
有人考证,这座宅子大约是年羹尧在修建都城隍庙时修建的。都城隍庙用了很多大木料,是从明代秦王府拆运来的。据说,皇帝在北京宣武门内赐有宅第。门前的匾额写的是“邦家之光”四字。有一读书人,有先见之明,说:“实为败家之先。”后来,年大将军果然被定“92罪”,最终丢了性命,年家人有的被杀、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流放。
清人《啸亭杂录》记载了几件轶事。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召天下人才。有一位叫蒋衡的孝廉,前往应聘,年羹尧十分欣赏他。蒋孝廉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年大将军骄奢已极,就对同幕府的人说:“年公的德性配不上他的威权,他感召的灾祸,马上就要到来,我们不能久居此地,给自己找麻烦。”蒋孝廉以得病为由,告辞归家。年大将军以千金为赠,蒋孝廉坚辞不受,年就改赠五百金。后来,年以犯事被杀,幕府中的人员,全都蒙受其难。年平素生活奢侈,所支出的费用不到五百金的,不登账本,因此蒋辞去千两,而受五百之金,可谓“先见之明”。
书中还记载了年羹尧两件事: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用兵之时,料敌之先,年羹尧有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力,可以比肩李广卫青名将,更是甩蒋衡孝廉洁几条街。可对于自己的命运,他没有预感,尽管有不少劝谏者,可依然我行我素、大肆贪污,而且还插手官员的任命,称为“年选”。在皇帝面前忘了自己只是一条狗,立了功就想与主人同桌吃饭,自然要倒大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利令智昏,自古而然。可笑、可耻、可怜、可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