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像给生活按下“重启键”,既能看到新世界,又能遇到新自己。这次,终于奔赴心驰神往的北京,开启这场寻梦之旅。
踏上大巴,转乘火车,在一天一夜的颠簸与期待中,在火车的轰鸣声里,我奔赴而来。初到北京,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将我的疲惫一扫而空。
在夏日耀眼的阳光下和胡同的蝉鸣声中,首站便奔赴莘莘学子心目中知识的殿堂——北大。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漫步燕园,耳畔回荡着导游的声音,我既沉醉又好奇地四处张望,东门口的共享单车,衬出校园的广阔。还有随处可见的校徽,就连井盖上都是。我知道北大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它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五四”前夕知识分子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的肯定。
紧跟导游步伐,经过一条林荫道,我来到未名湖畔。“未名”代表着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敬畏与探索精神,它激发着学子们不断去追求知识。“未名湖如诗如画,博雅塔古朴挺拔”。未名湖碧波荡漾,如一颗翡翠镶嵌在燕园中,博雅塔屹立在未名湖的东南岸,如同一位静默的守望者,神圣又庄严,寓意北大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未名湖不仅为燕园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更带来无限生机,使一切充满活力。走近湖畔,只见不少鱼儿在碧水中嬉戏,让人不禁想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鱼儿如同在空中游动,怡然自乐。几对灰色的野鸭悠闲地游弋,掀起圈圈涟漪,与湖中盛开的莲花相映成趣。远处天上的云朵倒映在湖面,呈现出一派水天相接的景致。
突然,几星雨点落在身上,抬头只见乌云密布,我们连忙躲到教学楼的廊檐下。雨中的燕园别有一番韵味,雨珠落在新生的叶子上,叶子便随之起舞,一段充满力量又不失优雅的舞蹈。雨中,有几位学子匆匆路过,他们没带雨具,用手遮着额头,快步从我们眼前跑过,留下一串爽朗的笑声。这欢快的场景打破了我对“学霸”的刻板印象。原来他们不仅学业优秀,更有着乐观向上、积极阳光的心态。
离开燕园时雨已停歇,空气中飘散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燕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都蕴含着无尽的魅力,让人向往。未名湖的幽静,雨中北大的独特,都成了生命的养分,给了我走出去的勇气,去拥抱更辽阔的天地。
(作者:傅琬晴,系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指导教师:杨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