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荷花满溢苏州城。近几年自然形成的荷花市集今年火遍了全国,不但吸引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周边游客的到来,连远至东北的游客也有专程而来的。旅游区乃至市区寻常街巷,都能见到很多卖荷花的小贩。很多游客离开苏州时,也会带着一束荷花走。
“荷花是江南,尤其是苏州的标志。”长期致力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香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苏州的荷文化源远流长,能在近些年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来有自。
一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十八日,苏州名画家沈周在家办了一场赏荷宴。主要有三位客人:从淮阳来的赵中美,苏州城里来的韩宿田,还有从昆山来的黄德敷,作陪的有沈周的同宗兄弟及后辈。
沈周折三枝荷叶三枝荷花插于铜壶之中,花叶交错,瓶列桌上,微风袭来,花叶拂动,清芬溢席,风致不减池塘间。虽没有丝竹之乐,但几人环坐,宴饮为戏,宾主尽欢。
沈周对自己的插花作品很满意,宾客也很开心。此次相聚虽属偶然,却尤为珍贵,沈周认为理当有所记录,便想以诗画记下这一刻。但作诗之事不敢劳烦宾客,扰了他们的雅兴,于是将赋诗的任务交给同席的沈家人。
沈周《瓶荷图》,现藏天津博物馆
这场雅集一直到傍晚才散,此时诗已写完,画却未成。沈周后补画完毕,名为《瓶荷图》(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诗画相互映衬,记录了当天席间流淌的欢乐与才情。
沈周这幅《瓶荷图》,可称之为精工,笔墨极为精细。他另外一幅荷花图,更多的是写意。在苏州城东曾有一座东庄,为沈周老师和挚友吴宽的私家园林,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沈周为这座园林画了二十四开《东庄图》,其中“北港”图,以荷花为主。沈周将荷花置于画作中间,在一汪池塘之中,盛开的荷花、铺展开来的荷叶,让烂漫夏日生机盎然。这幅画作后佚三开,现存二十一开,藏于南京博物院。
沈周《东庄图》之一,现藏南京博物院
苏州人爱荷花,是不单将荷花作为客观的审美对象,远观即止的,他们还将荷花融入日常使用的杯盏器物之中。
秘色瓷莲花碗,现藏苏州博物馆
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收藏的国宝之一。1956年维修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时,在该塔第三层发现了这只莲花碗。据苏博介绍,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高雅出尘。该碗瓷胎呈灰白色,施青釉,釉层厚且通体一致,光洁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正如唐陆龟蒙《秘色瓷器诗》中描绘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目千峰翠色来”。
秘色瓷始烧于五代时期,当时吴越王钱氏建国,在浙江上林湖置官监窑烧制青瓷,被列为宫廷供品,庶臣不能使用。该件器物敦厚端庄,线条流畅,细腻致密,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1995年被专家一致认为是五代越窑青瓷精品中的代表作,称得上是秘色瓷中的稀有作品。
苏州博物馆的另外一件文物,近年来也迷倒了不少观众,那就是粉彩绿里花形杯。这是一件清乾隆年间的杯具,外型如荷花盛放,粉红莲瓣下镶嵌一片翠叶,颜色出挑,十分吸睛。
清乾隆时期的粉彩绿里花形杯,现藏苏州博物馆
这件荷花形杯,在瓷塑基础上,绘莲瓣及荷叶,其中莲瓣及荷叶的筋脉自然写实,内壁则施以湖蓝纯色,清澈如天,淡雅如水,美不胜收。
元代龙泉窑菊瓣纹荷叶盖罐,现藏苏州博物馆
此外,苏博还藏有元代的龙泉窑菊瓣纹荷叶盖罐、清代的犀角荷叶杯、明代的白玉荷叶笔舔以及宋代的青瓷莲纹盖罐……苏州的荷文化在这些器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精妙的器型,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这些器物似乎还氤氲着千百年前的荷香。
清代犀角荷叶杯,现藏苏州博物馆
明代白玉荷叶笔舔,现藏苏州博物馆
二
“苏州的荷花情结,源远流长。”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二级调研员陈其弟介绍,苏州地处太湖平原,水网纵横,湖泊众多,很适合种荷。苏州的荷、藕在唐代就已有名,苏州园林的池塘里,往往也会有荷花的身影。拙政园内有一个绝佳景点称为荷风四面亭,因四面皆植荷花,故名。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的荷花公园,也许就是古代荷花荡的遗存;相城区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引种500余种荷花、睡莲、王莲等水生植物,是一个荷花品种集大成的地方。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香顺介绍,苏州荷文化极为丰富。最早的荷花人工池栽记载就是在苏州。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苏州灵岩山)中为西施赏荷修筑了“玩花池”,这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
苏州旧俗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虽不知起源于何时,但明清时期,苏州人流行在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去荷花荡观荷。“值荷诞日,画船箫鼓,群集于此(葑门外)……或有观龙舟于荷花荡者,小艇野航,依然毕集。每多晚雨,游人赤脚而归,故俗有‘赤脚荷花荡’之谣”。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叶在《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中也写到当年苏州的荷花荡:“那赏莲游人,画船箫管鳞集,至黄昏回棹,灯火万点,间以星影萤光,错落难辨。”
张岱曾目睹苏州人为荷而“疯狂”的场面:“天启壬戌(1622年)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楼船画舫至鱼艖小艇,雇觅一空。”
“苏州的荷文化远不止这些,它是说不尽的。”俞香顺介绍说,像苏州白莲被白居易引种到北方去,苏州的藕在唐代就是很有名的贡品,清代流行的碗莲也是苏州最有名,在古典文献中,对苏州“荷”的描写,比比皆是。
苏州人热衷观荷,外地人多不明就里。湖北人袁宏道做吴县县令时,曾概括苏州三件大奇事,其中一件就是苏州人将六月二十四定为荷花生日。“从苏州葑门外荷花荡的观荷狂欢,到今夏苏州的荷花市集,这是苏州人特定的浪漫,它就藏在苏州人的生活里。”陈其弟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