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热爱旅行,钟情文博的马啃菠萝。
来洛阳,必看龙门石窟,
来龙门,必看卢舍那!
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的TOP1 。最大最精美!
其面部,
据说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来雕刻。❤️
我去的那天,
人山人海,巨热无比。
(看上图,感受下人流量)
但拾阶而上,
与卢舍那大佛对视的那一刻,真的很震撼。今天,欢迎跟着马啃菠萝的脚步,
一起探秘卢舍那大佛。
一、照亮众生的光
卢舍那大佛在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
她站在伊河畔的山崖已1300年。 “卢舍那”三个字,
像是一句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咒语。 在梵语里,
“卢舍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
就像太阳不会只照亮某一朵花,
这尊佛的目光里,
装着山川湖海,装着凡夫走卒,
装着1300年来每一个仰头望她的人。 唐代的工匠们是懂这层深意的。
他们没给她刻上凌厉的棱角,
反而让她微微垂眸,
仿佛正低头看着人间的悲欢。
你看她的眉心,一点白毫如星,
像是把夜空最亮的光摘下来,
别在了佛的额间。
二、一凿一斧的巧思
走近了才懂,
“震撼”两个字根本不够形容卢舍那。 她高17.14米,光是耳朵就有1.9米长——
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身高。
可你站在她脚下,
不会觉得压迫,
反而像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住。佛的衣纹是流动的。
工匠们在坚硬的青石上凿出柔和的曲线,
袈裟的褶皱像被风吹起的波浪,
连衣料的质感都看得清
这哪里是一尊石像?
分明是一个活生生的慈悲化身,
站在那里,连石头都有了呼吸。
三、那抹动人微笑
去过龙门的人,
都会被卢舍那“恰到好处”的微笑迷住。 嘴角上扬的弧度像被量过一样,
不多一分,不少一寸,
连眼角的细纹里都带着暖意。这微笑其实藏着古人的“视觉魔法”。
佛的眼睛是“俯视”的,
嘴角却是“平视”的——
无论你站在石窟下的哪个角落,
都会觉得她在专门对着你笑。
厉害,1300年前的工匠们,
早就把“共情”刻进了石头里。
四、她的脸,是武则天? 在奉先寺的角落,
立着一块斑驳石碑,
记载着大佛的建造历程。
最让人心跳加速的一行字是:
“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
(相当于600万)。
公元672年,武则天还是皇后,
距离她称帝还有20年。
当时的龙门奉先寺工程浩大,国库难支,
她拿出了自己的“脂粉钱”来支持修缮。
史料记载,武则天“方额广颐”,
额头方正,脸颊饱满,
而卢舍那大佛恰好也是这样的面相。
工匠们或许真的参照了武则天的容貌,
把她塑造成了“人间佛”的样子。1300年后,武则天的功过早已被历史评说,可卢舍那依旧在那里微笑……
五、结语
她是石头,却比人更懂人;
她站了1300年,却永远新鲜。
她的微笑里,
藏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
被理解,被接纳,被怜悯,被爱着。❤️
如果你去洛阳,
一定要去看看她。
不必带香烛,不必求保佑,
就静静地站一会儿。
你会发现,有些感动,根本不需要语言。❤️
原创文章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