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到惠州的城轨开通有一段时间了,我却总被琐事绊住脚步,直到这个暑假末尾,才终于把“去惠州”提上日程,并最终成行。出发前,我就把惠州西湖列成了必打卡的目的地,所以抵达惠州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简单收拾后,踩着清晨的微凉往惠州西湖丰湖方向走。
走到西湖边时,太阳刚露面,西湖水面泛着淡淡的光,岸边的古榕树垂着气根,叶片上挂着露珠,风一吹就轻轻晃。没有白天的热闹,也没有白天的炎热,清晨的西湖像被按下了慢放键,连脚步声都变得轻柔,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只想慢慢融进这满是诗意的晨景里。
走着走着,走着走着,远远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门楣上还刻着“惠州宾馆”的,来之前看攻略时知道这是藏在西湖边的老牌宾馆,这里在从前“五先生祠“旧址,为纪念明朝惠州在官绩、文化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叶萼、李学一、叶春及、叶梦熊、杨起元五人而建,只是令人惋惜的是,抗战时期,西新园被毁,五贤祠也随后坍塌。1950年这里成了东江行署接待站,后历经多次更名(如佛山地委惠阳接待站、惠阳行署招待所等),最终于1985年3月正式定名为“惠州宾馆”,2003年9月被评为惠州首家四星级酒店。
这时,还没有吃中餐的我感觉肚子有点饿,想着与其急匆匆赶去景点,不如在这家充满历史感的老宾馆坐下叹上一盅两件,养足精神再游湖,于是,我便走进了它们的中餐厅。推开门,穿着工作服装的服务员迎上来,笑着问:“您好,是喝早茶吗?多少人?然后就把我引到了靠窗位置。
开好茶位后,我便开始点餐,菜单上虾饺、烧卖、凤爪等经典早茶点心一一在列,可我的目光在搜索一些“特色”的点心,我的目光牢牢锁在“肠粉”栏中的一行——“龟苓膏肠粉”。黑褐色的字体像个小钩子,勾得我心里发痒:龟苓膏是苦中带甘的凉品,肠粉是软滑咸香的主食,这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食材凑在一起,能好吃吗?这是吃肠粉这么多年的我,从未品尝过的品种,带着满肚子的好奇,我果断点了一份,又加了一份粉果和一份牛百叶……下好单后,就开始静等这份“黑暗料理”登场。
等待的间隙,邻桌等人的阿姨主动搭话:“靓女你是第一次来吃吧?看你盯着菜单半天了。”我笑着点头,说自己点了龟苓膏肠粉,不知道是啥味。阿姨听完乐了:这肠粉不是甜的,咸味口感,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感觉有点儿怪,我和老伴常来吃,也经常点这个,我就喜欢得不得了,老伴就总说味很怪。
正聊着,服务员端着托盘走了过来。白瓷盘里躺着几卷似深褐色或黑色的肠粉,和我平时吃的米白色肠粉截然不同,通体透着温润的光泽,像块刚从水里捞出来的黑玉,旁边还有小盘的酱油。用筷子轻轻拨开肠粉,米皮软得能拉出细韧的丝,断面里看不到单独的龟苓膏碎,只有均匀的深褐纹理,夹起一块,让豉油顺着边缘慢慢渗透。
我先凑过去闻了闻,米香里裹着淡淡的草本凉味,不是两种味道生硬地叠加,而是像熬了很久的汤药里渗进了米甜,透着股特别的温润。捏着筷子夹起一小块,米皮软得能轻轻贴在筷尖上,送进嘴里的瞬间,先是有股微苦漫上来——是龟苓膏的味道!再来就是米皮的香在舌尖散开,接着是豉油的鲜咸,想到味道层次这么丰富。
这份龟灵糕肠粉的苦味一点都不冲,反而像雨后青草的凉苦,裹在米皮的软滑里,一点都不突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苦味慢慢化成淡淡的回甘,从舌尖绕到喉咙口,最后留在嘴里的,是混合着米香、草本香和咸鲜的复杂滋味。我忍不住又夹了一大口,这次特意嚼得慢些,才发现米皮的细腻和龟苓膏的绵密早已融在一起,每一口都能尝到层次,却又不会让人觉得杂乱。这味道惊艳了,完全颠覆了我对肠粉的认知。
说话间,我的其他点心也上来了,我继续品尝其他的,美味的早茶,感觉这一天的都是美好的。此时,阳光渐渐升高,窗外的西湖景色更清晰,湖面波光粼粼,游船缓缓划过,船上游客的笑声顺着风飘进来,和大堂里的谈笑声、餐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我捧着一杯温热的茶,看着湖里的鸳鸯悠闲地游来游去,心里满是满足。
这次在惠州西湖边的早茶时光,带来了这一次真正的旅行惊喜,藏在这些愿意创新的老字号里,这份龟苓膏肠粉,没有花哨的噱头,只是把惠州人的生活智慧和食材特性完美结合,既保留了肠粉的软糯,又融入了龟苓膏的清热功效,吃起来舒服又安心。吃完早茶,我带着这份“特别的味道”感觉继续开启下一站的美好行程,会有什么发现呢?欢迎继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