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大早,我和几个作家朋友离开普洱思茅,一路向西南,朝中缅边境线上的西盟出发。白云朵飘在路上,火焰花绽在山崖,一路沉迷于普洱美景,一路吮吸着百里茶香。恍然间,我仿佛也变做了山间一朵云,融于眼前的诗情画意中了。
车子行进在曲曲弯弯的盘山路上,一股沁香透过车窗涌进来,甜丝丝的。放眼望去,数十丈深的大峡谷,完全为连绵的葱绿所掩映。山崖下那些碗口粗的翠竹,竞相争宠于温煦的阳光,都齐刷刷地昂起了头,笔直地刺破了青天。我看天是瓦蓝瓦蓝的,看云是雪白雪白的,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下,心情那叫个舒坦,想不愉悦都不成。
远方一片云雾缭绕,像一条条白色的哈达缠绕在山峦之巅,想必那里就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西盟佤山”了。在大巴行进中观佤山云海,自是别有一番情趣,乳白色的朝雾,深深浅浅,将山峦变得若隐若现,随着车轮的颠簸,极目之处,裸露出的山尖似乎也在抖动,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远处有望不断的绿色,闪现在渐渐散去的云雾中,随着地势的起伏,一层又一层地从云中剥离出来,有层层叠叠的梯田,有郁郁苍苍的竹林,有绿叶肥硕的芭蕉,也有建在山腰的竹楼村寨……
近处也有看不完的风景,在万绿丛中,金山茶树花开了,金盏煋煋,开得耀眼,开得娇艳。火焰树的花也开了,花色猩红,开得热烈,开得硕大。还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红的、粉的、黄的、蓝的、紫的,天女散花似的点缀在碧野之上,在薄雾里欲遮还羞的样子。
兴奋之余,我把拍的云中风景照片做成九宫格发到了朋友圈,没过多久便迎来点赞一片。高洪波老师发来留言:“我们四十师当年的驻地,老滇军问候。”洪波老师对云南感情很深,总爱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涯,也许是照片又勾起他的情思,他又在微信说:“公刘当年诗歌的标题为:‘西盟的早晨’。”记得当年公刘先生在这首诗中写道:我推开窗子,一朵云飞进来——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我人在车上,恰好遇到一朵云贴着山峦朝这边飞过来,此情此景,再吟此诗顿感分外亲切,当下便回复:“谢谢洪波老师,我们正沿着澜沧江行走,一路翠绿,染绿了心田,对岸的高速路明年也该通车了。”
西盟是普洱市最小的一个县,人口还不到十万,我们行走的阿佤山区与缅甸佤邦接壤,也是佤族的发源地,那是一个生活在云中的民族。小谢这个四川妹子在普洱定居十年,已深深喜欢上了这个白云飘飘的地方,她告诉我:“我在佤山看云海,看得简直入迷,这个云海在凌晨时分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十一时,乳白色的云雾才渐渐消散,那种感受真是美极了。”
“是吗?”我将信将疑。我印象中,看云是要到山野湖泊去看的,到城里去看云,我还头一次听说呢。当大巴驶入勐梭时,我释然了。原来这座云霞宠爱下的边陲小城,竟如此美丽。勐梭之美,美在蓝天白云之下,原生态的生活情趣和浓郁的佤族风情。街边我遇到的每一个阿佤人都会对你微笑,那会微笑的眼睛是清澈的,像澜沧江的流水,像阿佤山顶的蓝天。
勐梭的晚霞很迷人,天边的云朵染着七彩霞光,宛若阿佤人的服饰那般多彩。霞光均匀地落在沿街的绿荫和花丛中,为其抹上一道道迷人的光彩。勐梭小城的建筑多以赭石色为基调,充溢着佤族传统的干栏巢居元素。几乎每幢楼房都描绘出或简约,或绚丽,或夸张的图案,像长着弯弯长角的水牛图腾,像阿佤人用的长刀和木鼓,都犹如岩画般地绘到各种建筑上,远远望上去,小城俨然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艺术博物馆。
勐梭城之小,小到没有一盏红绿灯;勐梭街之窄,窄到只有两车道。但小城带给我的感觉却很舒服,没有大都市的拥堵,也没有闹市里的喧嚣,有的只是佤城原生态的宁静与安恬,联想到我先后去过欧美日等十几个国家,还一度认为阿尔卑斯山下的瑞士小城最美,这次看到这座神奇小城,领略了佤城奇幻的风情,我的看法动摇了……
勐梭的南部是勐梭龙潭湖,与35公里外的缅甸龙潭水脉相通。傍晚,我们一行人踏着晚霞的余晖,行走在环潭小路上,一边是汪汪碧湖,一边是郁郁雨林,孪根倒挂的千年古树,枝蔓攀附的长长藤葛,连同蟒蛇谷、盘须岩、祈雨洼、猴子崖、仙石凹、千指树、树包石、缅寺、观碧亭等大大小小景观,相互映衬,让人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
我们入住在紧邻勐梭龙潭的西盟熙康酒店,推窗便可看到一泓天然淡水湖泊,龙潭湖像是一顶大蘑菇,生长在热带雨林之中,每日都在享受飘过来的云朵亲吻。当晚,我兴奋了许久,仿佛是枕着西盟的云朵和龙潭湖的碧水进入梦乡的。
次日清晨,我老早爬起来,只为一睹勐梭龙潭的云海。我站在二楼餐厅的长廊上,俯瞰近在咫尺的龙潭湖。远山在熹微晨曦中,披上一层层薄纱,几分神秘,几分迷离,几分朦胧。那云层由浅入深,飘逸着绕着峰峦缓缓地游走,几缕霞光油画般地在天边涂抹上淡淡的色彩。云雾中的勐梭龙潭也由一顶硕大的蘑菇化作了一朵美丽的雪莲,但见乳白色的轻雾小心翼翼地遮盖了湖水的碧绿,似乎是怕惊醒了龙潭的美梦。湖边有几个佤族的美少女嬉笑着沿着湖边行走,那黑红相间的裙裾在微风中摇曳着,像云中下凡的湖中仙子到了人间。好多作家都放下碗筷跑到长廊边,抓拍这难得一见的云中风景。楼前那棵十几米高大棕榈树,伸展开芭蕉扇般的叶子,在云雾中晃动着,似乎在对人说:“来吧,快来看云喽,我远方的客人!”
(选自剑钧最新散文集《我挽春风去远方》2025年6月版)
来源:北京号
作者:剑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