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是穿越了!”8月14日、15日,兰州“风起大汉”街区朱漆大门缓缓推开,一群身着汉服的小记者走进“跟着艺术游甘肃·风起大汉”演出现场。
金城关城墙巍峨,陇春山烟云缭绕,河湟海市商队驼铃叮当……这不是电视剧片场,而是让甘肃小记者们尖叫连连的沉浸式文化课堂。他们不再是听课的学生,而是“大汉生活体验官”,他们押宝赚银票、投壶拼手速、拓印千佛窟,甚至和霍光、解忧公主“搭戏”闯关!历史书上的丝绸之路,在这一天全是欢声笑语的“活剧本”。
置身“汉代集市”。
01青砖黛瓦里藏着“会说话”的历史
大清早,甘肃小记者们满怀期待地走进街区,飞檐斗拱下,汉服NPC提着灯笼微笑作揖,仿佛一秒穿越。“霍光真的会从这里经过吗?”张雅婷小声问妈妈。而她身边的康雨馨已被“押宝馆”吸引——木质投壶、彩绘漆盘,汉代“游戏厅”开门迎客!
体验汉代游戏。
“这叫投壶,是汉代士大夫最爱的竞技游戏,礼仪和手感一样不能少!”专业讲解员刚说完,小记者们已挽起袖子排队挑战。一支箭矢落入壶中,现场瞬间炸开欢呼声。成功投中的小记者王可得意地扬了扬手中的“银票”,“我能换汉服小玉佩了!古人玩游戏也太酷了吧!”
02演艺现场变身“历史直播间”
下午1时30分,街区中央鼓声震响,《无问西东》演艺开场,手持节杖的“张骞”踏上丝绸之路,黄沙漫天的投影背景下,小记者们屏住呼吸。“原来出使西域这么难,他走了13年啊……”小记者谢欣甜喃喃道。
观看汉代剧演出。
转眼场景切换至《乐府极乐宴》。编钟敲响,舞姬水袖翩飞,宫廷宴席的奢华让小记者们瞪圆眼睛。“这就是‘乐此不疲’的来历?汉武帝打猎狂欢三天三夜?”讲解员点头一笑,小记者们瞬间秒懂成语背后的“超级派对”。最燃的还属《驼铃踏歌行》,商队踏着音乐节奏“走来”,小记者们跟着节奏一起跳起胡旋舞,仿佛成了丝路商队的一员。“我好像闻到香料的味道了!”小记者史欣茹笑着大喊。
03闯关集章小记者成“大汉任务王者”
“解忧公主需要各位帮忙护送文书至金城关!完成任务可得银票奖励!”指引员一声令下,小记者们瞬间化身“汉使团”,攥着地图狂奔起来。
在千佛窟拓印区,小记者们俯身宣纸之上,墨汁轻扑间感受东汉石刻的锋芒。“拓印不是复印,是让历史‘长’在纸上!”小记者王智皓拓下飞天图案后兴奋地展示。而陇春山区的“诗词擂台”更是火爆——“‘西北望长安’下一句?我知道!可怜无数山!”答对的小记者霍宛凝激动地跳起来,印章本上又多一枚荣誉。
04带着大汉的故事,种下文化的种子
揣着赚来的“大汉银票”,小记者们在纪念品市集排队兑换——汉砖纹样笔记本、丝绸香囊、铜马书签……“我要把这个送给我妈妈,这是我自己‘赚’来的!”小记者们举着礼物一脸自豪。
“今天才知道,张骞走了那么远的路,原来不是旅游,是为了让大家做朋友。”林荣安在朋友圈配文:“今天我在大汉当小记者,看到了霍去病的勇敢,听到了丝路的故事,我为中国骄傲!”
学习大汉文化。
家长们意犹未尽,“本来还怕他们觉得历史枯燥,结果一个个玩得比谁都投入。这次活动就像在孩子们心里种了颗种子,说不定回去就会自己查汉书,追着问更多故事。”走出大门时,金城关的轮廓在暮色里渐渐模糊,但小记者们心里的大汉,却越来越清晰。那些飞檐斗拱、歌舞声、欢笑声,早就变成了带温度的故事,跟着他们回家了。
据了解,此次“跟着艺术游甘肃·风起大汉”专场演出,是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歌舞剧院、敦煌艺术团等省直文艺院团的优秀演员倾情献演。本场演出以“再现历史”为创作原点,充分发挥国有院团的专业水准,紧密贴合文旅消费的轻松氛围,游客既可随逛随看、自在打卡,也能跟随身着汉服的导引员,沿定制路线完整解锁所有节目,让观演过程成为一场“边走边学”的文化漫游。游客在移步换景间穿越千年时空,于欢声笑语中触摸历史真实温度,让“看展+观演”的文化体验更加立体饱满。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