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 阮孟玥
棕榈叶沙沙作响,藤编躺椅上,手捧椰子水的游客正对着镜头绽放笑容。8月17日,安徽芜湖湾沚区六郎镇易太村的“秋日花园”里,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这个被网友称为“芜湖小清迈”的网红打卡地,正成为周边市民游客的新宠。
沿清水河大桥驶入易太村,树林环抱中的“芜湖小清迈”犹如秘境。午后36℃的高温下,这座占地20多亩的天然氧吧却透出丝丝凉意:葱郁的树木过滤阳光,清水河自然水汽调节微气候,藤编家具与棕榈装饰也成为了视觉降温器。
“我们卖的不仅是饮品,更是场景,是一种旅游体验。”咖啡店主理人边做气泡水边告诉记者,这里单日销量最高能有800杯。这片由村集体流转土地打造的网红打卡地,通过“场景消费”模式,吸引着众多游客打卡、消费。
“从市区自驾半小时就能收获度假感,发朋友圈大家都问是不是出国了。”“咔嚓”一声,来自芜湖市区的游客小程在棕榈叶下按下快门,朋友圈收获满屏点赞。
10分钟车程外的枕水官巷景区,水面经济同样火热。孩子们在专业教练指导下体验水上桨板运动,父母在湖中心的亭子里纳凉。
枕水官巷景区位于六郎镇北陶村,三面临水,自然禀赋优越。如今,由安徽中峥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开发的亲水项目,让北陶村这座千年水乡焕发新生。“过去村民守着好山水卖不出好价钱,现在游客一次桨板体验支付30元。”安徽中峥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汪静说。水上桨板项目自今年8月1日营业以来,目前已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
无论是易太村“小清迈”的出圈,还是官巷景区水面经济的火热,这都是“旅游+”战略下业态创新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六郎依托自然生态农业、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开拓集发展观光研学、特色采摘、文体项目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拓展多元消费场景,同时串珠成链、推进全域旅游,让游客能‘留得住’。”汪静说,六郎积极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通过和美乡村建设、水生态修复等项目叠加,进一步提升枕水官巷4A级景区品质,新建益然香木榨园油菜博物馆、“最福氛”小陶村、“青匠”非遗村落等一批乡村旅游点。
来源:安徽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