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爱吃叉骨
编辑丨这篇必火
一、路易号:南京西路上的 “时光邮轮”
最近上海兴业太古汇出现了一艘爆火超吸睛的 “大邮轮”,其实它就是路易号!一走到石门一路吴江路路口,老远就能望见这个大家伙,全身披着 LV 经典老花 “外衣”,金属铆钉和皮质纹理,让人一下穿越回 19 世纪越洋旅行的浪漫年代。
走进路易号,两层空间藏着十大展厅,像个奇妙的万花筒,每一处转角都藏着惊喜,品牌百年历史和艺术在这里激情碰撞。在 “溯源” 厅,能看到 1859 年的经典箱包,Gris Trianon 帆布和衣箱设计,精致得让人挪不开眼;“藏书” 厅里,海明威的图书馆行李箱静静陈列,关于《流动的盛宴》手稿的传奇故事,仿佛还在展厅里回响 。
最让人开心的是,路易号免费开放,只要提前在 “My LV” 微信小程序预约就行。逛完展览,再去三层的 Le Café Louis Vuitton 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挑个靠窗的位置,看看外面南京西路的繁华街景,一个人的午后时光,就该这么慢悠悠地享受 。
静安区南京西路 789 号兴业太古汇
地铁 2/12/13 号线南京西路站 5 号口直达
免费(需提前预约)
二、复旦源:百年名校里的文化盲盒
复旦大学有个新地标 “复旦源”,前不久刚刚正式揭幕!“一源六馆” 格局一亮相,直接成为上海文化圈的 “顶流” 。
走进 “复旦源”,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历史与文化的盲盒。校史馆里,“五四上海第一钟” 静静伫立,1919 年那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仿佛在眼前重现,当年复旦师生敲响这口钟,激昂的钟声,唤醒了无数青年的爱国之心;还有存世最早的复旦文凭,宣统元年的纸张虽已泛黄,可上面的 “复旦公学” 字样、各科成绩,都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教育传承。
博物馆和国内顶尖博物馆、艺术馆合作,时不时就有重磅展览,上次去看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溯源展”,精美的文物从远古穿越而来,让人忍不住感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科技成果馆里,能看到复旦人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探索,从基础科学到人工智能,满满的都是智慧的结晶 。
这里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只要提前用身份证在官方平台预约,就能来一场文化探秘。逛完场馆,还能在相辉堂草坪上坐坐,晒晒太阳,感受百年名校独有的书香气息。说不定还能碰到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听他们讨论学术问题,恍惚间,自己也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 。
杨浦区邯郸路 220 号
地铁 18 号线复旦大学站 2 号口步行 800 米
免费(凭身份证预约)
三、淞沪抗战纪念馆:沉浸式穿越抗战岁月
最近,淞沪抗战纪念馆完成升级与展陈优化,重新开馆啦!侬晓得伐,这里可是上海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地 。走进纪念馆,就像一头扎进了那段同仇敌忾的峥嵘岁月,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
展厅里,往来电文、作战手令、官兵家书等珍贵文书,整整齐齐地陈列着,纸张虽已泛黄,可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一笔一划,都记录着当年的紧张局势和战士们的坚定决心;战前敌我双方及德国顾问团绘制的军事地图,摊开在展台上,地图上的线条、标记,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战略布局 。还有嘉奖令、电影胶片、军械军服以及缴获的日本军旗等实物,静静地待在展柜里,每一件背后,都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
这次升级,还新增了抗战题材艺术作品,引入声、光、电互动装置与新媒体导览系统,沉浸式体验直接拉满 。站在 “八一三” 淞沪会战的复原场景前,枪林弹雨的音效、逼真的灯光,让人瞬间置身于 1937 年的战场,仿佛能看到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耳边回荡着他们的呐喊声 。
一个人逛的时候,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些历史的痕迹,感受和平的来之不易。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也能让自己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找到内心的宁静 。
宝山区友谊路 1 号
地铁 3 号线水产路站 3 号口换乘 813 路公交
⏰周二至周日 9:00-16:30(16:00 停止入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免费
四、室间万物家居生活:黄浦江畔的 “理想家实验室”
浦东滨江大道 500 号,藏着一个超赞的室间万物家居生活体验馆,对喜欢一个人闲逛的朋友来说,这里简直是 “梦中情馆” !
一走进这栋 5 层独栋建筑,就像掉进了家居灵感的 “漩涡”。一楼是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从精致餐具到创意摆件,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沿着楼梯往上,2 - 5 楼的软装区更是别有洞天 。简约现代风的客厅,线条利落的沙发搭配几何造型的灯具,满满的高级感;意式轻奢风卧室,柔软的皮质床品、精致的金属装饰,奢华又不失温馨 。美式复古风的餐厅里,实木桌椅、复古摆件,仿佛把人带回了老电影里的场景;中式雅致风的书房,木质书架、笔墨纸砚,处处透着文人雅士的韵味 。
这里足足打造了上百个生活场景,逛起来就像在不同的 “理想家” 里穿梭。逛累了也别担心,直接找个心仪的沙发 “葛优瘫”,望着窗外黄浦江的绝美江景,吹吹风、发发呆,别提多惬意了 。要是还想再放松些,去二楼休闲区点杯咖啡,吃块小蛋糕,享受一下独处的慢时光 。
说不定逛着逛着,未来小家的装修灵感就有了,还能顺便挑几件高颜值家居好物带回家 。
浦东新区滨江大道 500 号
地铁 14 号线昌邑路站 1 号口步行 493 米
免费
五、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500㎡的海底秘境
同济大学里头藏着一个 “深海盲盒”—— 深海探索馆,对喜欢探秘的朋友来说,这里就是 “宝藏之地” !
一走进这个近 500 平方米的场馆,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拉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海洋纵览、深海探索、深海遨游、海底观测、阅读深海五个展区,每个都藏着独特的惊喜 。
在海洋纵览区,沿着那条深蓝隧道往前走,海底山丘立柱像一个个神秘的卫士,伫立两旁,上面千姿百态的生物,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还有超吸睛的深海蝰鱼头骨墙面,光影变幻间,仿佛能听到它在诉说着深海的古老传说 。
深海探索区里,三个屏幕循环播放着《深潜的梦想》《探访深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一幕幕人类探索深海的历程,看得人热血沸腾 。从墙面的方孔往里瞧,“探海蛟龙” 区域里,幽蓝的深海如璀璨星空,闪光的生物从眼前游过,沉浸式体验感拉满 。
场馆 C 位是深海遨游区的环幕电影,幽蓝光线不断变幻,投映在身上,好像真的在深海里遨游 。看完电影,再去玩一把潜海互动,坐在载人潜水器里,模拟 “蛟龙号” 抓取深海样品,过一把深潜科学家的瘾 。
海底观测区的活力星球,把视角拉回到海洋表面,治愈系的蓝色,让人痴迷。在这里,能了解到人类观测海底方式的变化,从海面 “俯视” 到海底 “仰视”,科技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 。
逛累了,就去阅读深海区歇歇脚,看看海洋科普书籍,了解更多海洋的奇妙奥秘 。临走时,还能拿到精美的书签,给这次深海之旅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
同济大学西北门(四平路 1230 号)/ 东门(阜新路 281 号)
⏰周六至周日及节假日 10:00-16:00
免费
六、方厅水院:沪青平公路上的 “四合院盲盒”
最近上海又多了一个超有格调的打卡地 —— 方厅水院,刚刚竣工投用,就成了大家眼中的 “香饽饽” 。
一走到沪青平公路 9999 号,就能看到这座独特的建筑,整体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太浦河南岸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沿中轴线设置主馆,四角分别设置沪苏浙皖的主题展馆 。
走进上海馆,石库门装饰墙瞬间把人拉回老上海的弄堂岁月,一、二层的会议、活动空间,充满了海派风情;江苏馆融入了白墙黛瓦的元素,一层大厅挑空设计,宽敞明亮,站在这儿,仿佛能闻到江南水乡的烟火气息 。浙江馆和安徽馆中间的主会馆,庄重又大气,未来各种重要活动都将在这里举办 。
场馆之间通过三座步行桥及连廊无缝衔接,实现了跨域、跨河互连,沿着步行桥慢慢走,15 分钟就能逛遍沪苏浙皖 。桥面上 41 盏灯,象征着长三角的 41 个地级市,寓意着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 。逛累了,就站在桥上,吹吹风,看看太浦河的秀丽风光,感受一下长三角一体化的独特魅力 。
这里不仅是建筑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了解长三角文化的一扇窗口。每个场馆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从上海的弄堂文化,到江苏的园林艺术,再到浙江的水乡风情、安徽的徽派建筑,一次就能领略长三角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
一个人来这里,既能欣赏建筑之美,又能在庭院里走走,看看水景,感受一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在方厅水院,每一步都是惊喜,每一眼都是风景,绝对能给你带来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
沪青平公路 9999 号
地铁 17 号线西岑站换乘青浦 36 路公交
⏰9:00-11:00,13:00-17:00
免费
一个人逛展,逛的是自在,是与自己的对话。这六个场馆,有的充满历史韵味,有的充满艺术气息,有的充满生活情调,不管你喜欢哪一种,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侬还晓得上海有哪些适合一个人去的室内场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大家一起解锁更多宝藏地点呀!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