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波尔沃,芬兰唯一的中世纪古镇
在图尔库城堡草草转了一圈后,我们便驱车朝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Helsinki)方向驶去。路边这所建于1902年的红砖房子,原来是芬兰最早的百货商店Simolin House(1854年开张,至今仍在营业)的仓库。
在驶过一座桥梁时,我透过车窗望见河岸边整齐地排列着一排红褐色的房子,我们将在这里打尖儿。
这是一个静谧而古朴的小镇——波尔沃(porvoo),是我们造访的第一座北欧小镇。
波尔沃始建于13世纪,已有680多年的历史,是继图尔库之后芬兰的第二古镇,至今仍保持着中世纪面貌,是芬兰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镇。
说起来好笑,每次说起它的名字,都让我联想到一个汽车品牌。
- 看点一:木质建筑博物馆
波尔沃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虽然在历史上多次遭遇战争和火灾,老城区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损毁,但当地人每一次修缮,都会遵循中世纪时期最初的建筑风格,完好地保存了那些木结构建筑群,鲜明地再现了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从而深得“木质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步入小镇,蜿蜒、曲折的街巷、各式各样的木屋映入眼帘。
用石头铺就的路面,原本粗糙的花岗岩已被几百年的无数脚步磨砺得光亮可鉴。漫步在历经岁月洗礼的碎石小道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悠悠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这些木屋取材上乘、结构精良,大多是瑞典帝国时期的建筑,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踩着大块卵石铺成的路,两旁彩色的小木屋在骄阳下愈发可爱,颜色搭配看起来让人愉悦极了。
它们的颜色鲜艳而柔和,有清新的蓝、温暖的黄、典雅的红,宛如童话里精灵的居所。漫步小镇,仿佛一不小心走进了岁月精心编织的童话梦境。
屋子的主人遵循着芬兰的法律,只精心修缮内部,而完整保留了建筑外部的古朴风貌,使得这些木屋成为了凝固的历史乐章。
木屋的窗前屋后种植着鲜花,屋檐下挂着花盆,花儿正灿烂地迎风绽放,古镇被装点得多姿多彩,花香飘溢,且精致温馨,充满韵味。
在一排排木屋后,一座圣彼得堡式的钟楼露出了其绿色的尖顶,就像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光芒。
- 看点二:褐红色的漕运仓房
由于一直惦记着河岸上的红色仓房,于是,我们下坡向波尔沃河边走去。
信步走过静卧在波尔沃河上的一座十分简朴,且已经锈迹斑斑的老桥。
站在岸边,放眼望去,天蓝蓝,水幽幽,静静的波尔沃河倒映着蓝天白云,衬映着一排赤红娇小木屋。波尔沃这座小镇就这样悠然自得地散落在湖光山色之间,并无惊人之处,却显格外清新。
河岸边的红仓房均为木质结构,曾多次经历战争和火灾的洗礼,但昔日的面貌仍然依稀可见,它们见证了小镇辉煌的航运史,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货物装卸的繁忙景象。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来自欧洲大陆的葡萄酒、香料、咖啡和烟草等货物储存在波尔沃的仓房里,然后运往芬兰内地;产自芬兰的皮毛、黄油、木材、鱼干和亚麻等商品则从这里运往国外。仓房贸易带来繁荣,波尔沃在16世纪已成为具有完全进出口权的重要港口。
这些仓房为木板结构,没有使用任何铁钉,原本并不是红色。18世纪末,为迎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到访,当地人便将木质仓房统一用赭红色油漆粉刷一新。此后的200多年间,红仓房得以定期维修粉刷,并完好地保留下来。
如今,这些红仓房作为住宅或仓库还在使用,并成为古城波尔沃的地标建筑之一。
历史的沉淀让河边的红仓房有一层古董般的光晕,如今它已成为波尔沃的一张名片。
远眺对岸,赭红色、淡黄色和浅灰色的木屋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如同积木搭建的一座座玩具小屋。
如今,在老桥的一侧不远处,人们正在修建一座新桥,不远的明天,当人们来到这里时,将会看到一新一旧两座桥并架在波尔沃河上。
- 看点三:尖拱顶大教堂
在这片童话般的建筑中,位于最高处的,则是一座格外显眼的大教堂,它也是小镇人的信仰中心。
为了一睹它的真面目,我们重新回到对岸,迎着艳阳,爬上高坡。
在一座红色木板房后,高高耸立着一座带有绿色洋葱头的沙俄风格的建筑。
原来,波尔沃古城在历史上曾被瑞典占领几百年,十八世纪俄罗斯帝国击败了瑞典,这里又成了俄罗斯的属地。因此,至今古城的建筑保留着瑞典和沙皇时代的不少痕迹。
这座建筑侧面山墙上用红砖拼砌出的图案超级漂亮,特别吸引眼球,也引发了我 的好奇心。
绕过红色木板房,步入院落,迎面是一座白色的尖拱顶式建筑,其灰褐色的顶部十分陡立且高耸,几乎占据了整个建筑的1/2,异常醒目。正面突出的三角形白色墙体上用红砖拼砌出图案,图案下方是高大的拱门。
这座非常简约,几乎没有装饰和雕琢,仅为白墙红砖灰顶的建筑就是建于15世纪初期的波尔沃大教堂。然而,我的目光却直接被旁边的钟楼吸引住了。
头戴绿帽、身着花裙,两个大窗像眼睛,一个小窗是嘴巴,两个花型的十字是腮红,这简直就像一个人嘛!实在是太可爱了!
别小看这座不起眼的波尔沃教堂,它对于波尔沃,乃至整个芬兰都非同一般,它是1809年芬兰第一届议会的举行地,也就是在这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这里确认了芬兰人的信仰、宪法、权利和自治,并签署了芬兰的第一部宪法,因此这里也被遵崇为芬兰独立精神的基石。
教堂旁树立着“芬兰独立自由”纪念碑。
步入教堂,庄严神圣感扑面而来。
如今这座大教堂已成为波尔沃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进行受洗、举行婚礼和葬礼。
走出教堂,在后院见到一尊半身人物雕塑,原本以为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回来后仔细看了看,才知道是一位大主教的墓碑。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院落四周刷高大茂盛的百年老树上,使得原本普普通通的树叶都熠熠闪光。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宁静与安逸,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这座小镇自带高雅的艺术气质,古老的教堂透过岁月的斑痕。
- 看点四:诗人之城
在大教堂不远处,有一座高大的红色建筑,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曾经居住过的房子。
下坡便来到了老镇的中心,芬兰最古老的两条街道——Jokikatu和Välikatu,在历史悠久的市政厅广场前交
广场上这栋建于1764年,带尖顶的小楼,就是芬兰最古老的市政厅,现在这里是波尔沃历史博物馆,向游人免费开放并提供免费的波尔沃镇资料。
在历史上,许多诗人和艺术家曾在这里流连,或吟唱或描绘,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音色,因而波尔沃也被誉为“诗人之城”。
如今,小镇内的每一块砖、每一座建筑、每一根锁链,似乎都在讲述着一段古老的故事。
漫步波尔沃小镇,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漫享静谧。时至今日,不被外界纷扰的朴实当地人,依然保留着18世纪时期芬兰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
时光荏苒,小镇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韵味,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那遥远年代的静谧与美好。
即将离开小镇时,我恋恋不舍,回首间将小镇的倩影深深地印在心底。
这时悠扬的钟声在古老的小镇上回荡,时光仿佛停滞在中世纪,恍惚的我,再次不知身在何处?!
【独白】
波尔沃小镇犹如世外桃园,远离尘嚣,宁静清幽,它与西欧小镇的不同之处在于,少了一些奢华和人为的痕迹,更朴实,更简约,更闲适,更与世无争,甚至有些慵懒的感觉,令人安静,令人平和,是许多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河畔边一排排红仓房,尽管历史悠久,但却保存良好;狭窄的街巷,尽管曲曲弯弯,但却整洁幽静;众多的木板房,尽管结构简洁,但却色彩靓丽;鲜花点缀的庭院,尽管小巧,但却格调高雅,精致可爱;高坡上的教堂,尽管规模不大,但却意义非凡......这就是我眼中的波尔沃小镇。
不虚此行。或许就是世人对这座童话般的北欧古镇的最高赞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