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那军大衣别收,下次来还能穿 —— 天安门凌晨是真冻人。” 陈默帮父亲把折叠凳塞进柜子,母亲正对着天安门合影反复调整滤镜。
父亲摘下老花镜:“这趟值!就是没想到看个升旗,比当年在生产队抢农时还紧张。”
陈默递过凉茶:“想带老人玩得舒坦,这些坑必须提前踩平。先说住的,咱选的汉庭天安门广场店,藏在大栅栏胡同里,走路到天安门五分钟,这点绝了。”
“为啥不选王府井的酒店?看着气派。” 母亲插嘴。
“贵不说,还吵得慌。” 陈默翻开记账本,“大栅栏里的胡同晚上静悄悄的,房间隔音也好,您俩每天看完景点回来,倒头就睡。关键是价格,比对面的连锁酒店便宜三成,省下的钱够吃两顿涮肉。”
父亲点头:“那预约的事儿,你是咋抢着的?隔壁老李说他儿子抢了半个月都没约上故宫。”
“卡点!” 陈默加重语气,“故宫、长城这些热门地,得提前七天晚上八点整刷新页面。身份证信息早三天就得录好,不然填地址的功夫,票就没了。” 他点开预约记录,“就清华北大看运气,咱没约上,在门口拍了张照,您不也说‘这校门比电视里气派’?”
“毛主席纪念堂那队排的,没白早起。” 母亲感慨。
“那是,八点开门咱七点就到,排到第三排。” 陈默皱眉,“要是九点以后去,队伍能绕广场半圈,太阳晒着,您那腿肯定扛不住。记住了,纪念堂只到 12 点,其他景点下午去人少,安检都快一倍。”
父亲突然想起:“看升旗没必要非得挤第一排吧?我瞅后面看得也清楚。”
“您算说到点子上了。” 陈默笑,“那些通宵排队的年轻人,咱比不了。咱提前一小时到,找个台阶让您二老坐着等,国歌一响,那股劲儿一点不少。上次有个老爷子非要往前挤,差点被人流带倒,不值当。”
“吃饭呢?那四季民福真有那么好吃?” 母亲翻出菜单照片。
“望京那家不用排队是真的!” 陈默点开地图,“前门那家得提前三小时取号,咱打车过去也就四十分钟, same 的烤鸭,省下来的时间够逛趟雍和宫。” 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聚宝源的涮肉,您俩别跟人说我推荐的 —— 那麻酱蘸料,我瞅着跟家里的没啥区别,就是贵了两倍。”
父亲乐了:“那卤煮和豆汁儿,你非让咱尝,纯属坑人。”
“不是坑,是避雷!” 陈默辩解,“我在北京待了六年都没敢碰,咱浅尝一口,以后别人问起,您能说‘那玩意儿,咱吃过’。要说实在的,护国寺的豌豆黄,您不是一顿能吃俩?”
母亲突然抹起眼泪:“最感动的是看升旗时,你爸悄悄跟我说‘这辈子值了’。”
陈默别过脸:“咱下次秋天来,爬长城不热,颐和园的桂花也开了。对了,带老人来一定备折叠凳,故宫里的台阶比咱家门槛还高,走累了随时能歇脚。”
父亲突然起身:“我那合影呢?得给老战友们看看,咱也到天安门城楼底下站过了。”
夕阳透过纱窗,在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的纪念章上投下光斑,像给这趟圆满的旅程,盖了个鲜红的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