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江南好,朋友都想去兜一圈。这话听得多了,便也不免疑惑:江南究竟好在哪里?
江南的好,不是那种一见便夺人心魄的壮美。它不似北方山川那般雄浑峻拔,也没有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悲壮。它的好,是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浸润,是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温柔,须得慢下来,住了心,方能品出几分滋味。
若说水是江南的魂,那桥便是江南的骨。纵横交错的河汊水巷上,拱桥如月,平桥如练,将一片水乡连缀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画。站在石桥上望去,乌篷船欸乃一声,摇橹人不紧不慢地划开碧水,水纹荡开去,揉碎了白墙黛瓦的倒影。这景致看久了,人的心也跟着静下来,所谓“岁月静好”,大抵便是这般模样。
江南的园子更是妙极。不像北方皇家园林那般追求恢弘气象,江南园林是小中见大的艺术,在方寸之地营造出山水意境。曲廊回环,移步换景,漏窗借景,虚实相生。在拙政园里走走,或是坐在留园冠云峰前发一会呆,便能明白古人所谓“壶中天地”并非虚言。一亭一阁,一石一木,都经过精心安排,却又显得自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正是江南文化的精髓所在。
江南的好,还藏在街巷深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两旁是低矮的粉墙,黑瓦间偶尔探出几枝桃花。春雨淅沥时,撑一把油纸伞走在这样的巷子里,脚步声清晰可闻,仿佛能与千百年前的某个文人墨客擦肩而过。转角处或许就藏着一家老茶馆,竹椅藤桌,紫砂壶里泡着碧螺春,老先生们听着评弹,一待就是大半天。这种闲适,不是懒散,而是一种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人生智慧。
吃食自然也少不了。江南菜不求辛辣刺激,讲究的是时令新鲜和本味。春天的一碟香干马兰头,夏天的荷叶粉蒸肉,秋天的桂花糖藕,冬天的腌笃鲜,无不是顺应自然节律的馈赠。就连最普通的阳春面,也做得细致——汤要清而不油,面要细而有劲,葱花要翠绿新鲜,吃的是功夫,品的是匠心。
江南的好,不是用来匆匆打卡的。它需要你住下来,慢慢走,细细品。当你不再急着赶路,而是愿意在湖边看一场日落,在茶楼听一段评弹,在雨巷等一场邂逅,你就会发现:江南的好,不在某一个具体的景点,而在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生活美学,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文化底蕴,那种让人心安的生活节奏。
所以说江南好,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自然会有的共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