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编者按
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是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它们诉说着曲折而光荣的革命历史,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革命精神的伟大,同时铭记过去、珍惜当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也迎来红色旅游热潮,本周起旅游版推出“红色旅游‘出圈’记”系列报道,展现各地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及内涵挖掘等方面的生动实践,与读者共同踏上“红色之旅”,感受那一段历史的厚重与壮阔。
“向八路军总部制药厂卫生员提问,如何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前方战场做好医疗保障;向冀南银行记账员提问,在敌后根据地存款是怎么来的……”今年暑期,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热闹异常,游客们争相与身着八路军军服的虚拟数字人“红星杨”对话,探寻敌后根据地如何在极为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夺取胜利。
这座没有革命文物的“人工智能+红色文化”研学场馆,因能实时更新数据,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生长”的展陈,数据量从最初的1000万字增长到目前的3000万字。这是近年来武乡县打破静态展览模式,积极探索情景再现、实景演艺等红色旅游新场景的尝试之一。
今年5月,山西省发布了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武乡县以一地红色资源独占一条线路。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武乡县不断用好用活红色旅游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和服务提升,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红色遗址越来越红火
8月中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子女学校的96名师生跨越千里,来到武乡县开展为期8天的红色研学夏令营活动。在武乡县八路军文化园军事体验基地,同学们亲手仿制地雷、手雷后感叹道,这些看似简陋的武器,背后是军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因地制宜利用简易材料进行的创造性发明。
今年以来,武乡县迎来红色研学游热潮,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踏上“红色之旅”。为此,武乡县特别策划了“我叫武乡 一身红装”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学体验活动。
活动以王家峪村红星杨公园为起点,徒步5186米抗战之路,沿途设有10站特点各异的红色体验项目,通过还原参军动员场景、真人演绎微型话剧、展现关家垴战役等场景体验,激发学员和游客的家国情怀。
从王家峪村徒步到下北漳村,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战斗主题墙绘,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史料一一展现在眼前。80多年前,前方鲁迅艺术学校在此成立,一大批文化战士聚集于此,以纸笔为武器唤醒民众抗战决心。
如今的下北漳村借助红色资源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提升,通过发展党团建设、研学拓展、红色民宿、演绎原创实景剧等产业,2024年共吸引近10万人次前来观光,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
多样化传承红色精神
夜幕降临,在武乡县关河水库北岸,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拉开帷幕。演出以“行走式”观演模式,让游客实现与革命先辈的跨时空对话。
山西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除了传统的展览展示,山西还编创了《在太行山上》《遇见娘子关》《首战平型关》《左权》等红色演艺作品,创新性实现了红色文化的现代表达,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一些红色景区还以沉浸式数字体验、红色主题游戏互动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守护红色记忆,如武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闪闪红星》《末班车》《兵临城下》等红色题材剧情推理游戏,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其中,《兵临城下》剧本可以让游客通过角色扮演、剧情推理与历史回溯等方式,重回1937年山西朔县的烽火岁月,重温革命先辈的英勇抉择。
在山西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景区开通了太行数字体验馆,利用裸眼3D技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通过送物资、射击互动“参与”到八路军的战斗中。
“在太行数字体验馆的边区学习班、大生产运动,感受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我开始明白‘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游客张凯源说。
红色旅游迈向全域生活体验
登上太行板山之巅,太行日出、太行云海、太行红叶等奇观尽收眼底。板山东西两侧的村庄,分布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砖壁旧址、麻田旧址、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冀南银行旧址等红色遗址。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这道抗战红色文化长廊,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2024年,山西贯通了1.3万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让遍布全省的红色旅游景区、历史关键时刻及人物纪念地、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及重要机构旧址,得以构筑成一个涵盖抗战历史、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主题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当红色文化不止于静止展陈,而是化作行走间的一景一物、一段体验,这种‘在路上’的感知,既能带动沿线旅游经济协同发展,也让红色文化传承有了鲜活载体与市场动能。”进入8月,来自全国高校的60支团队深入武乡县自主踏勘,一位高校带队教师崔瑾说。
师生们在学习当地红色文化的基础上,纷纷为武乡县创新全域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建言献策:“可以在武乡小米上玩出花样,如推出小米咖啡、小米茶等创意产品;可以配套建设非遗剪纸、纺线织布等民俗体验工坊,形成‘白天学红色文化、夜晚品乡村烟火’的全时段文旅消费链……”
武乡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打造32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村,逐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来源:工人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