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帅 济南报道
八月的济南,大明湖的荷香里藏着一份特别的期待——陪伴济南人两百多个日夜的“湖畔雨荷”灯组,以全新姿态迁至北岸钢琴广场。
这场看似简单的搬迁,实则是济南文旅融合进程中一次充满人文温度的“城市叙事”:当一盏花灯从“网红打卡点”蜕变为“城市记忆载体”,它所承载的不仅是游客的惊叹与快门声,更是一座千年古城对文化符号的珍视。
一盏灯的“出圈”:从流量狂欢到文化共鸣
去年12月,当12米高的“湖畔雨荷”在大明湖南岸首次亮相时,可能没人料到,这盏以琼瑶笔下虚构人物为灵感的古风花灯,将成为撬动济南文旅的“现象级IP”。它眨动的眼睛、灵动的姿态,搭配《壁上观》的背景音乐,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全济南偶遇夏雨荷”的热潮。
一时间,相关话题短视频播放量飙升,“雨荷同款”汉服妆造、主题文创产品成为爆款,甚至带动大明湖周边餐饮、住宿业收入大幅增长。
但“湖畔雨荷”的魅力远不止于流量。它巧妙地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的实体:孩子们仰头数她眨眼的次数,情侣在灯下复刻《还珠格格》的经典台词,汉服少女摆出各种姿势与她合影……就像游客说的那样:“大家不只是来看灯,更是来见一见心里那个‘传说中的女子’。”
这盏灯,让抽象的“夏雨荷”传说有了温度,让泉城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成为市民与游客共同的情感纽带。
一场搬迁的深意:从“网红”到“长红”的文旅智慧
济南深知,在文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一个真正源自民间的文化符号远比生造景观更有生命力。
原灯组因材质限制无法长久保留,但市民“不舍再见”的呼声让济南做出决定:不仅要迁址,更要升级。据悉,新灯组对材质进行了改良,内部结构按永久性景观设计,并新增AI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和香薰体验——荷香随微风弥漫,科技与人文在此交融。
更值得关注的是选址的巧思:“夏雨荷”在北岸钢琴广场与超然楼隔湖相望,一者灵动,一者厚重,共同勾勒出济南“刚柔并济”的城市气质。灯组亮灯时间更与大明湖“一湖一环”灯光亮化时间一致,与超然楼共同点亮泉城夜空。这种布局,既延续了灯组的网红属性,又将其纳入城市文旅的整体叙事,让“打卡”升华为“深度体验”。
这一次,人们期待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无论本地市民还是远方游客,都能在这盏灯中看到济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是琼瑶笔下的浪漫想象,是工匠手中的科技与艺术,更是泉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
一盏灯背后的城市温度:文旅融合的“济南样本”
“湖畔雨荷”的升级,折射出济南文旅融合的深层逻辑: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让传统资源焕发新生。
从春节期间的游船赏灯专线,到明湖市集串联景区与明府城,再到“雨荷”主题汉服体验、文创开发,济南正通过“文化+科技+场景”的融合,打破“景点孤岛”,构建全域旅游新生态。
这种创新并非盲目追赶潮流,而是扎根于城市文化基因。正如一位摄影师的观察:“以前拍济南,总想着千佛山日出、趵突泉三股水,现在还得拍‘雨荷wink’。”当年轻人围着灯组跳起新潮舞蹈,当外国游客用中文喊出“夏雨荷”,这盏灯已成为济南“敢玩、会玩”的青春注脚——它告诉世界:这座拥有千年泉水文化的古城,同样拥有拥抱变化的勇气与创造力。
一盏灯,一座城,一场永不落幕的约会。当“湖畔雨荷”成为济南的“文化记忆芯片”,我们终将明白:真正的文旅融合,不在于制造多少网红景点,而在于能否让文化活起来、让城市暖起来、让人心连起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