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上饶,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是上乘丰饶之地,向上富饶之城。上榜“亚洲100热门目的地”,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王安石赞誉上饶“山水有精神”,释觉范赞叹“江南山水冠天下,上饶山水冠江南”。
上饶文脉“万年长”。上饶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世界最早陶器发掘地”,理学大师朱熹、铁路之父詹天佑、爱国英雄方志敏等是上饶人的杰出代表。
上饶山水“有精神”。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龟峰,“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婺源篁岭等7个世界级文旅资源;全市4个5A级景区、35个4A级景区。“三清天下秀”、“龟峰天下稀”、“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最美中国符号”篁岭晒秋、“悬崖仙侠世界”望仙谷、“过几天神仙日子”葛仙村、“一梦到徽州”婺女洲、“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等旅游品牌名扬四方。
上饶创造“活跃跃”。上饶人的血脉里流淌着创新创造的基因,今天的上饶大地,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所预言:“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正朝着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为更好地宣传推介上饶丰富资源和厚重文化,反映上饶城乡变迁和上饶人创业精神,上饶文旅微信公众号平台特开设【文艺上饶】专栏,重点选发以上饶元素为题材的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字数3000字以内为主。本栏目暂拟每周六推出,属公益宣传,文稿来源于社会推荐或作者自荐,有的来源于网络,推送后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来稿和荐稿,邮件主题请标明“文艺上饶投稿”,已发表或获奖作品请在文后注明发表或获奖时间、刊载媒体或所获奖项,尽量附150字以内作者简介。电子邮箱:sr8215716@163.com。网上有链接的可微信号联系荐稿:13320136566。名家写上饶的作品或已在大报大刊大网发表或大赛获奖作品优先刊发。
记得少年时,初读辛弃疾的《贺新郎》,一句“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入眼,顿觉千年悲怆凝于笔端。两宋之交,多少志士以血肉筑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乃真正的英雄。
辛弃疾与苏东坡的词作均以“豪放”著称,然稼轩更具悲怆底色,词中常含家国之思。“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何等沉郁顿挫!其词用典如韩信点兵,经史子集化入笔下,忽而金戈铁马,忽而烟雨江南,正所谓,英雄气不短,儿女情意长,文韬武略共冶一炉。
有人见辛弃疾勇武,称他为“青兕”,青兕者,犀牛类猛兽也。我却以为,辛弃疾乃诗家第一剑客。《稼轩词》中剑气纵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千古名句。一次次挑灯看剑,空有一身本事、满腔抱负,三尺长剑硬生生换作了禾锄,仗剑歌也换作了种树书。
辛弃疾一生所系,皆在光复,据说他有一剑,即名为“光复”,是祖父辛赞所赠。可怜英雄无奈,风雨锈蚀了光复剑,辛弃疾背着行囊走向江西铅山,匣中《九议》《应问》《美芹十论》已渐生蠹痕,就像南宋破碎的山河。此一去,时光流转,背剑生风的将军渐渐化作扶杖独立的衰翁,白发披离。
临终之际,辛弃疾依旧怒目圆睁,大呼“杀贼,杀贼”,声竭而瞑。那日,秋雨滂沱,江西铅山成了辛弃疾的归葬之地。
夏日,专程去铅山寻访那段旧事。
离开城市的喧嚣,拐进乡道。蝉声像一层热纱裹着人,野苋菜晒得有些蔫了,茅草根根挺立如剑,一畦畦水田日渐丰盈。想起稼轩笔下“酿成千顷稻花香”的句子,格外亲近。
前方就是通往稼轩墓地的步道,两旁的野草伸到路上,擦过裤管时发出簌簌的响声。八百年前那位牵马而来的将军,衣袂或许也曾如此惊扰此间草木。
墓园很简朴,石砖围拢圆冢,坟茔上野草茸茸。先前祭拜的人留有鲜花、水果、美酒,半截残香兀自袅袅。日光闪烁,碑石苍白,树影斑驳爬行其上。倾酒一杯洒落坟前,酒渗入地下,发出细微的嗞嗞声,宛若剑鞘深处的叹息。
静静地站在墓地前,三炷檀香燃起。暑气似乎淡了下来,鸟鸣、虫鸣悠然。向坟冢深深礼拜,徘徊再徘徊。遥想稼轩功业未竟之憾,遥想当年他以郁郁的心境守着这一方山水,任凭一脉剑气散入村野田畴。
咸淳年间,有人访辛弃疾墓,夜宿一旁僧舍,有疾呼声响彻堂上,若鸣其不平,从黄昏到三更而不断。那人连夜秉烛作文祭奠,文成而声止。此事《宋史》有记,今日读来,兀自心酸。
离开稼轩墓,又访瓢泉。夕阳西下,山色渐渐暗下来,像一砚磨稠的墨。瓢泉前窟形似石臼,后窟形似圆瓢,周围是宽约四尺的石径。泉眼比想象中小,或许因为夏日酷热,水量不大,未能目睹从半山喷下的盛况。山泉先流入臼中,而后入瓢,澄澈可鉴。看得见池底砂石,偶有细小的气泡浮升。旁侧不知哪位村民放了一只粗陶碗,碗口缺损,盛着半碗清泉,倒似南宋遗物。
坐在泉边青石上,取出《稼轩词》。山风拂过,纸页轻颤,远处斑鸠鸣叫,一声,又一声,竟与词中鹧鸪声息有几分相似。恍惚觉得辛弃疾正坐在对面石上,一袭青衫,长剑横膝,吟唱新得的词句。
暮色越来越浓,要回去了,带了壶瓢泉。夜色弥漫于田野,阵阵蛙鼓喧天。空中浮云轻移,星子明灭闪烁。
到了住处,呼朋唤友饮茶。友人已经歇息,听说是辛家泉水,忍不住起身细品。我一连喝下两杯清茶,一杯解渴,如慰己之清凉散,一杯怀古,敬稼轩绝妙的辞章。这一瓢穿越时空的泉水,而今依旧在词句间叮咚作响。
窗外,铅山人家灯火璀璨,让人想到南宋那年的元夕:“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更远处,灯火阑珊处,月光遍洒大地,白晃晃一片,色泽如老宣纸。(原载2025年8月15日《光明日报》)
作者简介:胡竹峰,1984年生。著有《空杯集》《墨团花册》《中国文章》《雪下了一夜》《不知味集》《惜字亭下》《唐人故事集》《黑老虎集》《南游记》等。曾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丁玲文学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奎虚图书奖、刘勰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滇池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红豆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来源:上饶文旅之声
初审:黄昱艳
复审:李倩男
终审:谢华杰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