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以来,博物学文化论坛已走过了整整十年,成功举办了八届。十年来,论坛始终秉承“自然、开放、生态”的理念,打破多重界限,联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从2015年到2025年,八次会议的探究主题渐次展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影响力逐步扩大。在学界高墙深院、卷上加卷的大背景下,该论坛风景独特,成为传播“共生”理念,服务民众美好生活的一个榜样。
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第八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芳华里文化园区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与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联合主办,云南芳华里文化园区、云南致辰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曾孝濂美术馆联合承办,云南广播电视台“多样星球”数智融媒提供媒体支持。
云南省昆明市芳华里文化园区
8月23日上午9时,论坛在芳华里文化园区广场正式开幕。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张全星特聘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曾孝濂先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内容总监林语尘女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徐保军先生、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蒙睿先生以及云南芳华里文化园区总经理闫蕊女士先后致辞,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曾孝濂先生致辞
林语尘女士致辞
徐保军先生致辞
蒙睿先生致辞
闫蕊女士致辞
随后,参会嘉宾在台前合影留念。
第八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参会嘉宾在台前合影留念
开幕式上,第二届“博物学文化杰出贡献奖”正式揭晓。经评选委员会专家推荐,本届奖项最终授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李猛先生,《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先生,以及云南省植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科普中国特聘专家、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张全星先生。此举旨在嘉奖他们为博物学文化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博物学文化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事业。
“博物学文化杰出贡献奖”颁奖现场
开幕式的主会场报告环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研究员以《读博物书,行博物路:博物之旅如何链接人与自然》为题做报告。他从打造“读书—行路—创造”的博物之旅闭环体系切入,强调博物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他提出,博物之旅一方面需突破“视而不见”的认知盲区,构建对生命网络的系统认知并自觉守护;另一方面要吸收全球博物学的精华成果,同时植根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体的实践抓手。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研究员
第二位主讲嘉宾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品牌运营中心总经理郭亦城先生,报告主题为《博物旅行“何去何从”》。他从“知性”与“野性”相结合的独特视角,深入探讨了博物旅行的核心概念,认为博物旅行的设计需充分考虑成本差异与服务本质,其核心是认知传播而非单纯追求盈利。他呼吁,博物旅行项目的执行及相关商业运作需在遵循“合理、合规、合法”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商业性与保护性功能的统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品牌运营中心总经理郭亦城先生
第三位主讲嘉宾是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杨宇明教授,他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云南本土生态资源,从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与重要价值入手,系统梳理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成因。他强调,充分发掘云南不同层面的生态产品,是实现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最佳路径。最后,他通过分享云南重点区域的典型实践案例,提出需协调好“保护优先”与“科学利用”的关系,推动生态保护工作从被动守护向主动维系转变。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杨宇明教授
第四位主讲嘉宾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王钊副研究员,他以《花开英伦:〈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中的中国植物研究(1787-2024)》为主题,介绍了《柯蒂斯植物学杂志》自1787年创刊至今238年间所记录的中国植物。他指出,随着中国科学家对本土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柯蒂斯植物学杂志》在介绍中国植物时,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国科研成果。中国人参与度的不断增多,已成为当前杂志介绍中国植物的一大特色。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王钊副研究员
除主会场报告外,本届论坛还安排了9个分论坛,共计78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报告内容涵盖了博物学考证、中国近现代博物学、西方博物学、博物学与旅游、博物学与教育、博物学与传统文化、博物学与地方性知识、博物学艺术史和博物美学与文创等议题。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还有十多万名观众通过新媒体“植物眼”在线观看直播。
各分场报告现场
报告结束后,组委会还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博物学实践活动,共组织了三条博物学考察线路:昆明中轴线博物考察、篆新菜市场博物考察与徐霞客滇池印记博物考察。通过实地观察与交流,参会者进一步感受了昆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至此,第八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热烈而愉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路线一 昆明中轴线博物考察
路线二 菜市场里的博物学
路线三 徐霞客滇池印记博物考察
来源/邱海凌、朱文津
编辑/严平
一审/曹诚博
二审/卢钢
三审/尹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