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旁的槐荫公园启动试开放。作为城市副中心首个以一级古槐为主题建设的社区公园,园内一棵350岁、冠幅达24米的古槐巍然矗立,被誉为“通州观树冠最佳者”,与运河西岸现代景观交相辉映,一开放便成为居民热捧的休闲打卡地。
傍晚步入槐荫公园,斜阳透过古槐铺展的树冠,在环形步道洒下斑驳金光。这棵胸径1.15米、荫蔽面积逾450平方米的一级古槐,不仅是公园的生态核心,更是贯通古今的文化地标。通州区园林绿化局绿化科负责人李亚齐介绍,公园从规划到建设严格遵循“保护优先、文化融合”理念,将古槐与历史环境整体保育,打造出“古树+运河”双主题融合的生态空间。
古槐冠大如盖、气势雄浑,枝干似拏云攫石,仿佛还在讲述运河漕运的老故事。据介绍,这株古槐所在的区域,明清时期因南方运夫聚居得名“蛮子营”,1946年更名为上营。如今村庄虽已拆迁,古槐仍以“活化石”之姿,见证着从漕运码头到商务新城的沧桑变迁。
为凸显核心景观,公园在植物配置上颇费心思。采取“伴生烘托、前景引导”策略,选用元宝枫、白蜡等秋色叶树种伴生,结合蜿蜒花溪营造丰富层次。同时,实现与运河西岸“视觉贯通”。“我们调整了公园种植格局,打开东北侧植被界面、降低外围植物高度,市民在园内即可眺望对岸现代建筑与休闲外摆,感受城河交融的副中心风貌。”李亚齐说。
李亚齐介绍,槐荫公园作为代征绿地转型项目,今年6月开工、8月竣工,构建“古树保护—文化展示—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公共空间,不仅保护古树,更注重延续其文化生态。园内设置槐荫广场、望槐大道及古树故事牌、诗词地雕,未来还将举办古槐摄影展、文化市集,推动古树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便民设施与人文细节进一步赋予公园温度,环形步道、休闲座椅、饮水点合理分布。“我每天都来这里遛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看看这些老槐树,心里踏实得很。”张奶奶笑着说,上周她还特意带外地亲戚来逛公园,“让他们看看咱通州的古树,也看看副中心的新变化”。
作为副中心生态建设的重要节点,槐荫公园既填补了区域绿色空间短板,更探索了古树保护与城市更新相融的新路径。“这里不仅是居民的‘邻里客厅’,更是通州运河文化与古树文化的‘活态窗口’。”李亚齐说。据悉,为破解老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不均衡问题,区园林绿化局精准摸排盲区分布,将槐荫公园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该项目建设可消除87062.4平方米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盲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曲经纬 实习生 张丹
微信编辑:芳芳
来源:北京号
作者:副中心之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