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要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行程细节要盯牢
近期全国旅游投诉数据分析显示,涉及虚假宣传的案件同比激增37%,其中"五星豪华游变购物马拉松""雪山摄影团成药材推销会"等乱象频发。
案例:
2025年4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一起典型旅游市场违法案件:某国际旅行社以五星级住宿+非遗美食为噱头,吸引127名游客报名。经查,该旅行社实际安排游客入住无星级认证的普通宾馆,餐食标准从承诺的八大碗非遗宴缩水为盒饭,甚至出现食物变质情况。导游李某在行程中强制推销高原牦牛肉干,因游客未达购买预期,当众辱骂游客穷酸鬼,引发集体投诉。
坑在哪:
住宿标准模糊(如准五星无明确界定)
景点游览时间被压缩
隐藏自费项目未提前告知
避坑指南:
要求签订详细行程单,明确酒店名称、用餐标准
保留宣传资料作为证据
二、无证经营有风险:黑社黑导藏雷,资质核查是关键
无证机构通过低价诱惑吸引游客,后续服务无保障,易发生甩团、强制购物等问题。
案例:2025年2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一起典型违规案例:某国际旅行社在经营许可证被依法吊销后,仍将41名游客违规转交至不具备资质的地接社。经调查,该机构存在主观故意规避监管行为,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
坑在哪:
合同章与备案信息不符
导游无电子导游证
办公场所无营业执照公示
避坑指南:
登录全国旅游服务监管门户核验旅行社资质
拒绝接受个人微信转账付款
确认导游姓名与电子导游证编号一致
三、不签署合同无保障:白纸黑字保权益,口头承诺不可信
未签订规范旅游合同,游客权益受损时难以追溯责任。
案例:2025年6月,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通报一起严重违反旅游法规的典型案例:某国际旅行社在未与11名游客签订旅游合同的情况下,期间导游通过言语施压强迫消费,引发游客强烈投诉。
坑在哪:
仅提供收据不签正式合同
合同条款模糊处理等外费用
附加条款排除自身责任
避坑指南:
坚持使用文旅部统一制式合同
逐条核对行程、住宿、用车等细节
拒绝补充协议替代主合同
四、不合理低价存在隐患:成本透明才靠谱
低价团费往往通过购物回扣、自费项目提成弥补成本,游客易陷入消费循环。
案例:2025年3月,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破获一起典型旅游市场违法案件:某国际旅行社以"零元游大连"为宣传噱头,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国家补贴、全程免费"等不实信息,吸引23名外地游客报名。通过言语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强迫消费。
坑在哪:
团费低于当地团费至少百分之30
行程中购物点过多,强制停留
自费项目未明码标价
避坑指南:
计算人均日成本(交通+住宿+门票÷天数)
拒绝参加老年团、特价团等标签化产品
保留付款凭证与行程单对比
五、免费旅游藏陷阱:养老钱成唐僧肉
当前,一些旅行社常以零团费、低价康养游等名义吸引老年群体参与,通过前期小恩小惠获取信任。
案例:2025年8月,某国际旅行社实际控制人周某因集资诈骗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此案系全国首例以旅游+理财为模式进行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涉案金额高达6751万元,353名中老年人受害。
坑在哪:
免费行程中条款绑定理财产品
满足高额消费条件才赠送礼品
预付定金承诺返现却卷款跑路
避坑指南:
牢记免费背后有代价
拒绝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遇可疑情况立即向110举报
六、购物消费要理性:情感绑架套路深,三查三比防忽悠
导游与商家勾结,通过情感绑架、虚假宣传诱导购物。
案例:2025年4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旅局通报一起典型旅游市场违法案件:某旅行社导游罗某以不买玉器遭诅咒等迷信言论威胁游客,在凯里市某玉器店强迫18名游客消费,人均金额达8600元。经查,该旅行社未与游客签订正规旅游合同,且罗某导游证已过期仍违规执业。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贵州省旅游条例》修订后首例适用新规处罚的强迫消费案件。
坑在哪:
商家宣称指定购物点
商品无明码标价或价格虚高
退货无门或高额手续费
避坑指南:
坚持景区外不购物原则
对比市场价
保留购物发票与质检报告
七、封建迷信多骗局:宗教场所外设局,科学理性破迷障
利用游客求平安心理,在宗教场所周边实施诈骗。
案例:2025年6月,游客王某在五台山外遇风水大师,被以消灾改运为由骗取48万元,警方最终抓获犯罪团伙并追回部分赃款。
坑在哪:
假僧道兜售开光物品
测算八字需购买高价法器
虚构血光之灾制造恐慌
避坑指南:
宗教场所内消费需索要正规发票
拒绝接受陌生人看相、算卦服务
遇可疑情况向景区管理部门举报
八、盲目猎奇有风险:网红打卡地藏雷,安全第一记心间
为追求网红效应忽视安全警示,易发生意外。
案例:2025年7月,游客李某翻越围栏进入未开放灯塔区域,遇涨潮被困,经3小时救援才脱险,承担全部救援费用1.2万元。
坑在哪:
网红博主推荐未开发区域
忽略禁止游泳、崖边危险等警示
高风险项目无专业指导
避坑指南:
优先选择有A级认证的景区
参与漂流、攀岩等项目前检查设备资质
购买旅游意外险
九、文明旅游很重要:一举一动显素养,遵规守矩树形象
不文明行为可能触犯法律,造成不可逆生态损害。
案例:浙江籍登山爱好者张某因故意损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核心景观"巨蟒峰",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
坑在哪:
破坏文物
随意投喂野生动物
插队、喧哗等影响他人
避坑指南:
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携带垃圾袋做到人走垃圾走
拍摄野生动物保持50米以上距离
十、维护权益途径要知晓:证据链完整,合法渠道申诉
现场处置:立即拨打当地旅游投诉电话
证据收集:保存合同、付款记录、视频音频等
法律途径:通过合法路径走程序
媒体监督:向《中国旅游报》等权威媒体曝光
大连康辉旅行社温馨提示: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与放松,理性消费、安全出行方能收获美好回忆。我社承诺:所有线路明码标价,合同条款透明,导游持证上岗,欢迎监督举报违规行为,让我们共同维护健康旅游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