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马水娟
阅读提示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建成开园以来,一系列体验式、互动式的红色主题项目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踏上这片红色热土,通过VR剧场、实物展陈、“剧本杀”、红色文创等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80人的旅游合唱团就开始齐声高唱《长征颂歌》,仿佛历史的洪流跨越时空,再度奔涌。“血染的番号永不朽!”——一句歌词,重重叩击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
不远处,45名青年演员开始了情景表演《缅忠骨》,一声“英灵不朽,山河永念!”骤然划破寂静,年轻的声音与历史的回响深情交汇。
进入8月以来,“演艺+体验”的红色沉浸之旅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上演。游客们走过南城门,与扮演游击队员的“不倒翁”互动;在沙盘前,青年讲解员动情地讲述长征故事的细节;在“山河烽火”VR剧场,学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回到”战场;在特产展销区,沙棘汁的酸涩、黄酒的醇厚,无声传递着军民同心、北上抗战的深情……
科技为红色旅游注入新的感染力
来自山东的大学生张昱晨在体验VR剧场后心潮澎湃:“子弹仿佛从耳边飞过——那一刻我才明白,‘血肉长城’不是比喻,而是千千万万先烈用生命垒起的屏障。”
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重镇。90多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点燃了西北革命的星火,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战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的伟大功勋,辉映着耀眼的历史光芒。
8月1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建成开园,一系列体验式、互动式的红色主题项目,为游客带来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踏上这片红色热土,用他们的方式致敬历史,传递薪火。
张昱晨和同学走进“山河烽火”VR剧场时,还有同学打趣说,“这会是‘红色版过山车’吗?”3分钟后,大家摘下头盔,有人脸色发白,有人双手微颤。
“子弹真的从耳边飞过……”一位同学说,“我看到一个战士倒下,他的枪还在往前伸。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用身体铺路’。”
360度环幕上,硝烟弥漫,炮火轰鸣。虚拟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在风雪中跋涉,在悬崖边攀援。在VR剧场,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让历史“活”起来的桥梁。
“以前在课本上看‘爬雪山、过草地’,总觉得遥远。”张昱晨说,“戴上VR,听见了红军出征的心跳,感觉自己的脉搏在与历史同频共振。”
触摸历史温度、感知历史重量
走进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一系列红色主题元素和革命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园内设有“时光邮局”“剧本杀”“南梁星火馆”等体验项目,带领游客“穿越”革命年代、体悟革命精神;南梁说唱、剪纸、香包制作等非遗展示展演项目,成为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融的生动载体;“红色文创市集”推出60余种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展示庆阳革命老区创新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在“星火之源”主题馆,巨幅动态地图前围满了游客。灯光渐暗,全国各苏区的光点依次亮起,接着又在敌军“围剿”中接连熄灭:鄂豫皖暗了,湘鄂西灭了,赣南闽西也渐渐隐去……整个中国版图陷入沉沉黑暗。
突然,西北角,一点微弱却倔强的红光亮起——陕甘边苏区。“看!就剩这一个了!”游客中有人喊道。
“1935年,当全国革命陷入低潮,唯有这片土地保存了中国革命最后的火种。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硕果仅存’。”讲解员王倩楠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展柜中,一面布满弹孔的军旗静静陈列。旗面泛黄,边缘破损,却依然挺括如初。“这面旗,曾指引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王倩楠说,“它见证的,不只是长征的终点,更是抗战救亡的新起点。”
青年学生屏息凝神。那一刻,历史不再是遥远的名词,而是可以触摸的温度、可以感知的重量。
“这支枪,参加过陕甘边游击战,后来跟着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战前线。”讲解员邹瑜指着一支斑驳的汉阳造步枪介绍,这支枪的主人,曾是活跃在陕甘边区的游击队员,后来他随部队整编为八路军,义无反顾地挺进太行抗战前线,用热血捍卫国土。
游客们围绕在这些沉默的“见证者”身旁,神情肃穆。历史的磅礴回响仿佛正穿透时空,在年轻的血脉中奔腾不息,激荡共鸣。
让红色文化焕发新光彩
华灯初上,夜幕下的南梁革命纪念馆庄严肃穆。结束参观的学生们并未匆匆散去,他们自发地整齐列队,面向这座精神的殿堂,模仿着红军战士的姿态,庄严地抬起手臂,行了一个青涩却无比坚定的军礼……
此时,本地歌手领唱的红军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响起,宛若星火照亮夜空,如清冽甘泉涤荡心田,古老的山歌承载着穿越时空的赤诚,在新时代青年的胸腔中澎湃奔涌,汇聚成信仰的洪流。
在南梁,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流动的热血。当VR技术让青年“亲历”长征,当动态地图重现“两点一存”的千钧时刻,当一把旧枪讲述着从红军到八路军的蜕变,游客看到的不只是纪念,更多的是从抗战烽火、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的精神传承。
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园区还将持续举办革命后代访谈、红色文创大赛、青少年研学营等10余个项目,希望通过更多创新性的表达,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来源:工人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