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而言,63岁是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午后在公园散步,周末和家人聚餐,日子悠闲而平稳。但比利时老人克劳德·布鲁尔(Claude Brouir)却用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骑行,给这个年纪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让“冒险”成为退休生活最耀眼的注脚。
2025年4月,布鲁塞尔的春天带着暖意降临,城市地标五十周年纪念公园内,一场特别的出发仪式正在举行。克劳德·布鲁尔穿着合身的骑行装备,手抚着他精心改装的太阳能助力自行车,车身上“骑向上海Bike2Shanghai”的标识格外醒目。随着周围亲友和骑行爱好者的欢呼声响起,他轻轻按响车铃,朝着1.2万公里外的上海出发,一场跨越国界的骑行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这趟旅程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挑战。从比利时出发,一路向东穿越欧亚大陆,沿途的地形与气候变幻莫测,考验着布鲁尔的体力与毅力。起初在欧洲境内,平坦的公路、熟悉的语言环境,还有路人热情的招手,让他的骑行格外顺畅。可当进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恶劣天气便成了最大的“拦路虎”——有时突如其来的狂风会把自行车吹得摇晃,有时连续几天的暴雨会让路面泥泞难行。夜晚,他只能在野外搭起帐篷休息,寂静的旷野里只有风声作伴,但每当想到远方的目标,他便会在第二天清晨准时收拾行囊,继续赶路。
离开俄罗斯,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后,新的挑战又出现了。沙漠与戈壁滩占据了大部分路程,松软的沙地让太阳能助力自行车难以发力,布鲁尔常常需要推着车在烈日下行走,汗水一次次浸湿骑行服。但他从没想过放弃,每走一步,他都会在心里默默计算与上海的距离,“再坚持一下,就能离目标更近一点”,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走过这段最艰难的路程。
终于在7月,布鲁尔跨越国境线,抵达了中国新疆。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他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宽阔平坦的公路、清晰的路标,还有沿途完善的休息设施,让骑行变得轻松了不少。从新疆出发,他沿着既定路线一路向东,甘肃的黄土高原、陕西的关中平原、河南的中原大地,每一处风景都让他惊叹。在新疆,他站在沙漠边缘,看着夕阳下连绵的沙丘,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在西安,他特意停下脚步,参观了兵马俑和古城墙,触摸着千年历史的痕迹;在郑州,热情的市民得知他的骑行故事后,邀请他品尝烩面,地道的美食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百姓的热情。
骑行途中,布鲁尔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中国,他通过国际骑行组织认识了魏云浩先生,当魏云浩得知布鲁尔要骑行到上海时,便和刚结束高考的儿子魏铮约定,等魏铮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就一起到兰州与布鲁尔会合,陪他完成最后一段路程。从兰州到上海的这段路,三人结伴而行,魏云浩父子不仅帮布鲁尔分担行李,还给他讲述沿途的风土人情。18岁的魏铮把布鲁尔当成“榜样”,常常请教骑行经验;布鲁尔也被这对父子的陪伴所打动,还和魏铮约定,等魏铮将来学好中医,欢迎他到欧洲交流。
8月30日上午10点,经过4个多月的奔波,布鲁尔终于骑着那辆陪伴他全程的太阳能助力自行车,抵达了本次骑行的终点——上海东方明珠塔下。此时的他,虽然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但眼神里满是激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比利时驻上海总领事布凡(Pascal Buffin),还有他专程从比利时赶来的家人,早已在现场等候。当众人围上来为他鼓掌时,布鲁尔忍不住红了眼眶,这场跨越1.2万公里的旅程,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后续的采访中,布鲁尔分享了自己骑行的初衷。他说,儿子瑞里安·布鲁尔几年前到上海工作,如今已经打算长期定居,他希望用骑行这种特别的方式,来到儿子身边,给儿子一个惊喜;另外,他曾在2018年与癌症抗争,当时他组装了第一辆太阳能助力自行车,完成了5000公里的骑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重拾信心,战胜了病魔。如今,他的妻子也不幸患上癌症,恢复情况并不理想,他希望通过这次骑行,给妻子加油打气,也鼓励更多癌症患者不要放弃希望。同时,他选择太阳能助力自行车,也是为了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还计划通过这次骑行,为癌症研究筹集公益资金。
抵达上海后,布鲁尔并没有立刻停下脚步。他先是骑着自行车搭乘东复线轮渡横渡黄浦江,看着江两岸的高楼大厦,感受上海的繁华;之后又来到百年老字号童涵春堂,体验了中医问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神奇赞不绝口。接下来,他还打算和妻子一起,前往长三角、华南等地的城市,用20天的时间深入游览中国,感受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
在布鲁尔看来,这趟1.2万公里的骑行,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不同国家的风景与文化,增进中欧之间的民间友谊。63岁的他,用行动证明了“年龄从来不是限制梦想的理由”,而他的这份勇气与坚持,也将激励更多人勇敢追寻自己的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