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州融媒】
近年来,潍坊青州市积极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分众化、精准化文化产品供给,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努力激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一池春水”,让优质文化润泽民心、带动发展。
巩固文化阵地,服务效能更“高”一些。提升阵地建设,建成包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剧院“三馆一院”,及13个镇街区综合文化站、54个城市社区及105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资源共享,推进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效能,并将非遗、文旅等资源融入基层文化服务供给。今年,海岱苑片区品质文化生活圈创建,整合周边图书馆、文化馆、非遗工坊等资源,打造“阅读+艺术+非遗”的复合型文化空间,以潍坊第一的成绩入选潍坊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引导社会参与,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原则,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一批特色化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已建成14家城乡书房,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年服务群众10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类活动超1000场。
立足群众需求,文化惠民更“实”一些。深度推进文化演出,常态化举办精品艺术院团演出、节庆主题文化惠民演出、古城文化惠游客沉浸式情景小剧或综合文艺演出,做到文化活动全年不断线。不断丰富公益培训,以“骨干带专家”“骨干带队伍”的方式,大力推动以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骨干队伍为主体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培训建设,探索建立基层公益艺术培训机制和运行模式,年开展培训200余场;创新开办潍坊市首个“市民艺术夜校”青州分校,设置瑜伽疗愈、中医养生与应用等6门课程,吸引1500名市民参与。全面加强文艺创作,鼓励引导文艺爱好者扎根基层开展创作,京剧《秘方》获“赋美新时代 共启新征程”山东省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翠花庆生》《退鱼记》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为全市舞台演艺事业注入新活力。
加强文旅融合,带动发展更“强”一些。完善站点服务,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根据文化站点服务区域、地方特色等因素,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特色产品、特色书籍阅读服务、文体广场、停车、信息公示以及公共厕所等功能区域,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产业联动,按照“一馆一策”思路,融合地域产业和文化特色,对镇街文化站点进行差异化改造和特色化提升,形成集产业展示和文旅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乡“会客厅”,庙子镇集美书社、东城城市书房、南湖书院、王坟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分馆)等7处被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潍美”公共文化空间。共筑品牌节会,结合古城过大年、花朝节等节会,全面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分会场,形成全域联动、主客共享、互利共赢局面,第三届青州花朝节期间,全市策划四大系列12个分节会,各分会场实现文旅消费升级,日均迎客达2.8万人次。
本文来自【青州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