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几年没去无锡城闲玩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上海到无锡不过就是四十几
分钟高铁的车程,却因中间隔了苏州,感觉上还是有距离感的。
就我个人感觉,高铁无锡站的软硬件水平,与其卓越的经济实力和人文底蕴,并不太匹配。出站通道比较狭窄且没开空调,路却很长,地上涂着高饱和的五彩颜色作为指示,让人更觉暑热难耐。
两侧分布的商户即使是知名品牌,也有小商小贩的既视感。这不由让我想到高铁苏州站。去无锡前四天,我刚去过距离无锡15分钟左右高铁车程的苏州站。
同样是在市中心的老火车站旧址上造的高铁站,同样出站路程不短,苏州站的出站通道非常宽阔通透,空调异常凉爽,两边商户气质非凡,站前广场气宇恢宏。
尽管苏州无锡都有许多座高铁站,苏州有13座高铁站、市区有6座,县级市有7座,无锡有6座高铁站,市区有4座,县级市有2座。
但比较一下同样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央车站,就会发现其城市特性:无锡偏内向型经济,苏州偏外向型经济。
也会发现双城的性别和气质,无锡像藏富于内、不很讲究外表的务实大叔,苏州则是外表精致,也不失刻意的美妇。
然而无锡地界却有苏州没有的、极为硬核的元素:机场。


没有建造在苏州地界内的民用机场,是苏州永远的尴尬,也是这座全年近2000万航空出行人次的大城的黑色幽默和“意难平”。
苏州多年保持着中国城市GDP第六(2024年高达26727亿),地级市第一的水平,常住人口超1300万、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这座经济、文化、声名、金融、法律、政务高效、发展均衡度、公众美誉度都很卓越的城市,如此资质和体量,竟没有自己的机场,确实让许多苏州人困惑而无奈,也被网友屡屡调侃。
在“苏大强”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中,拥有9座机场。然而GDP老大苏州却没有,要出远门就得去邻居家蹭飞机,就算实力强悍又能奈何呢。
要说苏州有什么执念,有个属于自己的机场一定名列愿景榜前列。机场,一直是苏州最敏感的点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苏州地区范围内曾经拥有过两座机场:
其一,苏州无锡县的硕放机场。1953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将无锡县从常州专员公署划归苏州专员公署管辖。1954年,筹建硕放机场,地理位置就在现在的硕放机场。1955年,硕放机场建成通航,属于空军二级永备机场。
1983年,苏州地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管辖,硕放机场也归了无锡。在归无锡前,硕放机场只是军用机场。
1995年,硕放机场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建设为军民合用机场。2004年,硕放机场获得民用机场许可证,命名为“无锡硕放机场”,首条航线为深圳航空执飞的北京航线。
2005年,无锡硕放机场迎来首家基地航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2009年,无锡硕放机场开通首条国际航线,由深圳航空执飞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硕放机场拥有民航业务,确实是无锡一手打造出来的。
前些年,无锡硕放机场的企业名称改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025年上半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25.8万人次,在全国263个民用机场中排名第40位。累计运行航线81条,通航城市点64个。改扩建工程也在全面提速推进中,该机场成为江苏省第二大航空枢纽。
其二,苏州光福机场。它地处吴县,距离市中心约22公里,是1975年建成的军用机场。一直以战斗力生成和飞行保障为第一要务。在1994年至2002年间,每周有一个航班往返苏州与北京、苏州与佛山。2002年关闭了民用运输功能,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用机场。
如今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名义上是无锡与苏州共用的,苏州城投集团也持股29%,但机场却建在无锡新吴区,离苏州市区直线距离约28公里。
不考虑管辖权的话,这个地理位置,对苏州是非常有利的。坐落于无锡苏州交界处,是军民两用机场。
机场的建造需考虑航线、限高等因素,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对无锡锡山区、新吴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限制因素,不过硕放机场带来的各种空港配套和产业链物流园区等,几乎也都落户无锡。无锡也对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有绝对话语权。
苏州站到上海虹桥机场约七八十公里,远低于兰州中川机场到兰州老城区的90公里,高铁耗时大多在30分钟,最快25分钟。而苏州园区站到上海虹桥仅需23分钟。上海机场在苏州还建有多个城市航站楼,从实用角度来说,也是够的。
苏州市民出行,虽说硕放机场比较近,却还是选上海的机场更多。据说苏州市民对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的利用率高达55%。
是承接溢出还是虹吸周边,这笔账恐怕要经济学家来算。但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外贸前三的城市,坐飞机大多经过上海,沪苏之间的深度捆绑,或许更多是一种顶层设计。


众所周知,苏州无锡历来有老钱,苏州已经繁华了2500多年,在苏州无锡有钱时,上海还是小渔村。这是后话。
有日本东洋史学者认为:“近现代上海的繁荣,无非是以太平天国为契机,苏州繁荣转移过来的结果……上海并非突然出现的,其历史背景即苏州的存在。”苏州为早期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苏州实力强劲,且历朝历代都没穷过,繁华了2500多年,至今仍繁华着。于是有底气将没有机场的尴尬上升为勇于自嘲自黑,最著名的梗就是——“苏州梅友机场”。
与苏州没有机场境遇相近的是陕西省省会西安。不过严格说来,西安不算没有机场,只不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隔壁咸阳市,随着西咸一体化推进,西安咸阳机场属于西咸新区,由西安代管,所以并不算尴尬。
而且“梅友”机场的苏州,这几年航空航天产业却成为苏州制造的又一张名片,而航空航天也是实现国产替代、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一环。
苏州虽然没有民航机场,却有苏州新概念无燃油机场:就是航站楼在苏州,而飞机停在上海的机场。
虽然不从苏州起飞,却可以选择苏州作为国际航班的目的地和始发地。而苏州到上海这段巴士旅程,被称为:虚拟航班。
苏州有了自己专属的SZO和SZD。这三字代码是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指定的,在航空运输中以三个大写英文字母作为机场等地点名字的简称。
SZO是始发航班的唯一登机口——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搭乘虚拟航班(往返班车)前往虹桥或浦东机场;而SZD,是苏州北广场客运站在航空运输中的简称。
苏州的城市航站楼不少,购票、值机、机场班车、行李安检托运、VIP贵宾通道候机功能一个也不少。
已经把苏州的心理需求考虑到很细致的程度,然而即使是亲戚家的机场,允许自己蹭用,却也依然是别人家的,物理距离即使不远,心理距离也不会近。
曾有人戏谑:苏州没有机场,就像华妃没有孩子。


苏州市民出行,长期只能依靠上海虹桥、浦东、无锡硕放(虽然后来改名为“苏南硕放”)。出行不高效、临空经济比较缺失、承接与转化境外资源通道不便捷等问题比较突出。一座机场背后的经济价值从来无法忽视,机场在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知名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从苏州去隔壁邻居家坐飞机容易,时间可控,但回程晚点是个麻烦事,错过了高铁与班车时间,跨城打车总体较贵。若是夜班飞机或清晨飞机,就得去上海住一夜。即使地理位置唇齿相依,但自家城市有无机场,方便程度确实不一样。
于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州已十几次提出修建机场的要求,苏州机场争取史足以成书。为实现苏州的空港梦可谓筚路蓝缕,却始终未果。
空域流量管控是一个常见的说辞。何况苏州的航空需求,上海虹桥、浦东、苏南硕放,杭州萧山,甚至南京禄口机场都能满足。苏州一旦建成完全归属自己的国际机场,上海会失去来自苏州的多半航空需求。
上海虹桥机场对苏州也格外亲厚。虹桥机场对苏州设有高端快线,在苏州城市航站楼可享受各种一站式服务。虹桥机场贵宾厅还有苏式茶点面点。在清晨的虹桥机场,看到穿真丝衣衫手执华为手机的苏州阿姨款款挑上一撮苏式面条时,就会明白沪苏双城缘何如此亲近,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注解。
在2000年上海虹桥机场趋于饱和时,苏州提出机场建设的请求,却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后来,虹桥机场扩建了,还建造了几个苏州航站楼。本来的无锡硕放机场,也在企业名称上去无锡化,改名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了。这无疑是对苏州的一种安抚,照顾一点苏州的感觉。
固然硕放机场是无锡苏州共用,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苏州人很少将硕放机场看作自己的机场,心理距离也不及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是啊,实力雄厚的人,谁会去稍逊于自己的邻居家蹭资源呢?
缺了苏州的全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的成绩,与无锡苏州的经济体量、资源禀赋来比,也算不上格外优异。
从经济指标来看,如今的苏州即使拥有两个机场也不为过。
但是,一旦属于苏州的机场建成,可能迅即产生足以改写华东航空流量格局的飓风效应,弱化苏南硕放机场、更重要的是上海虹桥机场的作用。
继伦敦拥有5个,纽约拥有3个主要机场后,上海即将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座“三机场”城市。上海第三机场将落地南通。上海机场集团控股51%,南通城建集团控股49%。这是上海加速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北拓经济腹地的妙招。长三角空铁一体化协同渐成气候。
苏州的机场梦也再次落空。
空域条件是关键考量因素:苏州空域资源非常紧张。
况且苏州的周围,早已机场扎堆,周边120公里以内已有6个机场。苏州虽然自己没有机场,却有“环苏州机场群”。理论上都能为自己所用,也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方式之一,而非流于概念。
于是最值得拥有机场的城市,可能也最没机会拥有机场了。这或许是绑定,是制衡,也是战略吧。没有机场,也是这座大城的一大特色。
显然,机场梦与苏州城渐行渐远。
好在苏州铁路交通实力也位列中国前茅,高铁网络四通八达。于是,回到文章开头,我想,不是高铁无锡站建造标准不高,而是高铁苏州站格外出众。
这也算是一种心理补偿吧!
—— · END · ——
No.6518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何菲
作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上海市知联会会员,国家二级音乐编辑,SMG知联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