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成都游玩,“九眼桥”是不少人必列的打卡清单。然而,这座老成都的地标,却经常让游客犯难——成都其实有三座被挂名“九眼桥”的桥梁:位于一环路南一段的九眼桥、位于望江路附近的新九眼桥和位于滨江东路的安顺廊桥。这三座桥不仅外地游客常分不清,就连本地人也未必能说清三者的区别,找错地方是常有的事。“都说九眼桥夜景美,但问地点,有人说‘这个就是’,有人说‘前面那个才是’,越问越糊涂。”游客张女士说。今天,记者采访成都市道桥管理部门的专家,请他为大家详细区分这三座桥。
游客常认错 导航也“迷糊”
三座“九眼桥”让人犯难
“这就是九眼桥吧?晚上灯光太漂亮了!”近日,在滨江东路附近,来自河北的游客陈女士举着手机给安顺廊桥拍照,她告诉记者,做攻略时看到“九眼桥夜景”的推荐,特意过来打卡。但她不知道,眼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廊桥,其实是安顺廊桥,并非真正的九眼桥。
安顺廊桥
记者查看多个社交平台和旅游攻略,发现类似的误会并不少。不少网友推荐“成都九眼桥”时,配的图都是安顺廊桥的夜景。甚至一些常用导航软件,搜索“九眼桥”时,附带的照片里,也有不少是安顺廊桥的夜景,更让游客犯迷糊。9月2日,记者在滨江东路随机采访了多名游客,其中大部分把安顺廊桥当成了九眼桥,当被问起真正的九眼桥位置时,多数人表示不清楚。
就连一些本地居民也不一定分得清楚。家住武侯区的张先生说,他说自己从小就知道“九眼桥在一环路”,但被问起“新九眼桥”时,他表示不清楚,也不知道在哪。
谁是最“资格”的九眼桥?
三座桥各有来头
“要说最‘资格’的九眼桥,还是一环路南一段那座。”据成都市道桥监管中心维护科科长陈杨介绍,通常大家说的“九眼桥”,指的是横跨锦江、位于一环路南一段的那座。
这座桥的历史悠久,据《成都志》记载,最早的九眼桥建于公元1593年,是一座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丈、宽3丈、高3丈,桥下有9个桥洞,“九眼桥”由此得名,主要承担交通功能。1986年,成都在老九眼桥上游约14米处建了一座更大的新桥,老桥和新桥曾并存6年。1992年,因老桥有碍泄洪,被拆除,“九眼桥”的名字便沿用到了新桥上,也就是现在一环路南一段的这座。
九眼桥
通过查阅网络社交平台资料,最容易被认错的安顺廊桥,位于滨江东路,靠近合江亭。它的历史更久远,最初的建筑踪迹可追溯到元代,就连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都把它列为印象深刻的四座成都大桥之一。不过,安顺廊桥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是2000年由成都府南河工程指挥部重新设计建造的,2003年8月正式亮相。因它位于九眼桥片区,离“资格”九眼桥不远,加上夜景很漂亮,所以常被误认。
除此之外,还有一座“新九眼桥”藏在望江路附近,离一环路九眼桥约1.9公里,紧挨着望江楼公园。这座桥2001年11月建成,是座仿古桥,桥下有9个桥洞,从外观上看,是最“名副其实”的“九眼桥”。最近它刚完成整治修复,古色古香的样子很适合拍照。
新九眼桥
三座桥功能定位各不同
维护管理不松懈
三座桥虽都带“九眼桥”标签,功能定位却大不一样。据陈杨介绍,一环路九眼桥外观虽然朴素,但作为一环路的重要节点,它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功能,每天有大量车辆、行人从这里通行,是连接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新九眼桥连接着河滨路和望江路,同样有交通功能,而它的仿古设计,更添了几分怀旧情怀,加上毗邻望江楼公园,成了不少市民散步、拍照的好去处。安顺廊桥则是妥妥的“颜值担当”,它以古雅的造型和璀璨的夜景成了成都旅游的“名片”,主要作用是展示城市形象,给游客提供打卡、休闲的空间,带来情绪价值。
对于这三座桥,道桥管理部门都很重视维护。比如新九眼桥,锦江区相关部门近期刚完成专项整治:重新铺装桥面,让人行道更平整;更换加固破损的栏杆,现在栏杆干净稳固;栏杆上的石狮、桥头的石龙雕刻也做了修复,石狮精巧别致,石龙与周围环境相融,走在桥上,脚下再没有塌陷、破损的情况。
“城市桥梁是交通动脉,也是城市风貌的一部分。”陈杨表示,道桥部门会持续加强对这三座桥的维护管理,及时处理病害,保障桥梁安全、美观,让市民能安全舒适地通行、游览。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 杨甦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钟婧玥 审核 何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