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5 日,南京审计大学 “青衿力行沂蒙志” 社会实践团队一行 6 人,踏上了前往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的红色文化寻访之旅。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提前认真翻阅朱村抗战史料,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为即将到来的参观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场馆前团队合影
上午 9 时许,团队抵达朱村。村口矗立的 “英雄朱村” 石碑,在朝阳的映照下庄严肃穆。随后,成员们走进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馆前 “不忘初心” 的标语,昭示着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传承。

场馆外围照片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坐落于村中心,建筑风格庄重大气。主馆为灰瓦白墙的传统中式建筑,门前的纪念广场开阔平坦,广场中央的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巍然耸立,基座上 “枪声就是命令” 六个大字熠熠生辉。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
进入馆内,一面 “钢铁英雄连” 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馆内详细展示了 1944 年除夕 “朱村战斗” 的经过:八路军 115 师老四团钢八连在连长鄢思甲的带领下,与 500 余名日伪军激战 6 小时,成功保卫朱村,但有 24 名战士壮烈牺牲。战后,朱村村民赠送锦旗,“钢铁英雄连” 由此得名。
所赠锦旗
这座纪念馆建于 2012 年,建筑面积 1200 平方米,分为 “抗战烽火”“英雄朱村”“精神传承” 三个主要展厅。
“抗战烽火” 展厅通过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全面呈现了鲁南地区的抗战形势。其中,一幅巨大的《朱村战斗示意图》动态还原了 1944 年除夕之战的全过程,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场激烈的战斗之中。王经臣馆长动情地讲解道:“那天晚上,500 多名日伪军趁着除夕夜偷袭朱村,当时村里只有民兵和少量八路军驻守……”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当年抗战的艰难与残酷。
《朱村战斗示意图》
“英雄朱村” 展厅是纪念馆的核心展区,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实物展品,如 “钢八连” 战士使用过的步枪、军用水壶,村民自制的土枪、土地雷,当年村民救治伤员时用的担架,以及烈士们的遗物和家书等。这些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英勇事迹,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仿佛能够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意志,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部分展品
“精神传承” 展厅展现了朱村在新时代的发展面貌。在这里,团队成员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2013 年视察朱村时的照片,朱村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图,村民创作的抗战题材剪纸、年画,以及当地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活动照片等。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朱村在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更体现了朱村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朱村人民在新时代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让我们看到了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和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村委合影
参观结束后,小组成员来到会议室交流参观心得。王经臣馆长与成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针对建立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初衷,王馆长介绍道:“我们建立纪念馆的初衷就是把朱村的抗战事迹传承下去,让后人了解这里的历史与文化,将朱村的抗战精神延续下去,供大家学习感悟。” 王馆长还讲述了搜集抗战资料时的艰难历程,他说:“那时候找资料特别难,想找一份当时的报纸都很不容易,而且找到的也大多不完整,我们当时还特意去了杭州、南京、济南等地,寻访当年参与战斗的战士及后人,最终才搜集到一些珍贵的资料。” 这深刻体现了王馆长以及众多为纪念馆建设付出努力的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只为让那段历史更加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红色精神得以永远传承。

交流图片
最后,王馆长对团队成员恳切嘱咐:“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份红色记忆永远珍藏在心中。” 王馆长还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期望:“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手记照片
夕阳的余晖洒在朱村的土地上,团队成员们踏上了回程的路。回望渐渐远去的纪念馆,大家心中感慨万千。这次探访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精神的觉醒。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座传承红色精神的丰碑。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的传承并非简单的说教,而是一代代人用生命书写的记忆接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接过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朱村的抗战精神,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大合影照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