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思茅区思茅街道深入挖掘城市 “老街老巷” 蕴含的文化价值,以此为依托助力旅游业态发展。通过引入多元丰富的文旅业态与消费新业态,既留存下岁月沉淀的痕迹,又为其在时光流转中增添新元素、融入新潮流。如今,一条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街巷完成“旧貌焕新颜 的转变,已然成为游客与市民探寻思茅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全新选择。

思茅老街“旧貌换新颜”,成为游客和市民探寻思茅历史的新选择。
畅通“毛细血管”,环境锦绣焕新。思茅老街历经百年,部分设施逐渐老化、房屋破旧,道路坑洼。怎么让老东西活下去?不是圈起来当标本,而是融进当下的生活。为使老街的原有风貌、业态、乡愁得以保存,让旧街巷焕发新生机,思茅街道遵循“整体保护、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着力做足“改”和“新”两篇文章。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的“绣花”功夫,对老街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进行修复,将在地文化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保持老街“原汁原味”,保留斑驳的砖墙、古老的窗棂等历史痕迹,延续特色风貌一砖一瓦,皆为百姓宜居,一楼一景,尽显时代风貌。同时,改善基础设施,拆除违章搭建及乱搭乱建,改造管线错乱及墙面零乱、修缮青石板路,保留街巷空间及老城肌理,让老街在保留“乡愁”的同时,拥有更舒适、安全的环境。


思茅老街老照片。
资源融合破局,助力产业转型。盘活闲置资源,将一些闲置的老建筑改造为文创空间、咖啡馆、手工作坊、饰品店等文创门店和网红店铺,让藏在巷子里的思茅老街不仅是时光里的记忆,更是市井烟火气里的邂逅。目前,已整合南正街、珠市街、天民街、新兴街、戴家巷等资源,通过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度的特色体验、特色讲解等多方融合,依托雷永丰茶号、野鸭塘咖啡馆、昕艺时光邮局咖啡馆、鼎春利、一朵小花、多嚞咖啡等40余家特色店铺将老街串点成珠,让游客能够在漫游老街的Citywalk中,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放松身心,享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匆匆路过”变“专程打卡”。目前,思茅老街4街1巷商家超过250家,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春节期间,思茅老街成为游客“专程打卡”地。

思茅老街“坤记藏茶店“推出茶咖冰淇淋。

结合“我们的节日”,在思茅老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优服务暖民心,激发社群活力。新业态的融入不仅吸引了年轻人回归,也为老街带来了新的消费场景和文化气息,使街区都充满活力。思茅街道积极搭建起“线上+线下”推广矩阵:线上,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展示商户特色,推出“非尝‘阔’以”系列推文,配上“巷往”等话题引流;线下,由街道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带队“探店”,制作“美食打卡地图”让本土味道口口相传。
老街社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资源设立“骑手之家”,配备休息座椅、饮水机、应急药箱、微波炉等便民设施,图书学习角定期更新党建读物、法律手册,打造新就业群体温馨的“避风港”。此外,结合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和马拉松、演唱会等赛事节点,策划“我们的节日”“老街周末”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浸润日常,让居民在传统民俗里寻回节日记忆,在赛事氛围中感受城市活力,真正实现 “家门口享文化、近距离品精彩”。

结合“我们的节日”,在思茅老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深耕文化土壤,激活文化魅力。老街社区以“传承历史文化、服务居民群众”为出发点,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2号楼一层打造成老街历史文化展示厅,围绕“天地人和”四字展开设置,嵌入式活化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展示文字典籍、生产生活器具等,充分挖掘思茅老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思茅老街历史上重要的大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及风物特产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空间,传播老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成为“抬脚即到、参与即享”的文化生活枢纽,激发群众的生活记忆,促进老街创新发展。
老街历史文化展厅合计展品64套177件,在此可以系统真实地了解思茅老街的“前生今世”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使到访者能够以文化为引,以体验温养,深入体验思茅老街的历史故事和情感,与之建立深刻共鸣,让灵魂重获饱满的丰盈。自2021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参观人员5000余人次。


老街历史文化展示厅。
作者:丁黎楚云(文)思茅街道综合收集整理(图)
编辑:李晓晶
监审:罗 嘉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simaotv1234@126.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