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向对地名文化感兴趣,多年之前,初次在书籍中接触莱西市的“望城”地名(当地有望城街道、大望城村、南望城村),就对其由来颇感好奇,从而保持长期关注。
大望城村地处莱西市南郊,交通相当便利。大概是在2020年时,笔者驱车从该村附近的“芝罘路”经过,正好看到立在道旁的“大望城”村名碑,想起“望城”之名,便临时驻足,查看了一下碑后的简志。
按照简志之说,大望城村原本并无“大”字,后来为区别附近的“南望城”而加上前缀。“望城”村名,系因村旁的“望城观”而来;而“望城观”的望城,即字面含义——站在观内高处可以遥望到莱阳城。
看到上述说法之后,笔者当即通过电子地图查询了一下大望城村与莱阳城之间的距离——直线相隔约26公里。知晓这一数据之后,笔者心中对“能否望城”多少有些嘀咕,但仓促之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求证,只好拍照离去。
归来之后,笔者在网络上查询到一篇清雍正年间的望城观重修碑记,其碑文虽有残缺,但保存有关键信息,内中称:“昌阳西南相距六十里,有观曰望城……若遇天晴日白之际,登顶眺而望之,莱邑之城如在目□,□□望城之名所由来也……”按此记载,晴天站在观中高处的确可以望见莱阳城,“望城”之名,并非凭空而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到“望城”的史料出处之后,笔者虽然接受了其含义解释,但却始终想亲眼验证一番。可惜时过境迁,如今大望城村与莱阳城之间已是高楼林立,要想验证亦不可谓之容易,只得作罢。
本以为“望城”的话题至此就告一段落,不成想,上月一次动车之旅却又让笔者忆起旧事。当日,笔者乘坐动车从淄博返回烟台,天公作美,雨后天晴,能见度很高。动车沿着高架轨道驶入莱西地界后,放眼望去,近处旷野无阻,一直可望见平度北部的两目、嶅莱等山峰。
查询地图可知,上述两座山与动车轨道相隔超过八十里,比大望城与莱阳之间的距离更远。以此类推,在古代无高大建筑阻挡视线的情况下,从大望城附近高点眺望莱阳城,效果应与之相仿。(注:山虽远高于城,但考虑到莱西地形总体平坦,旷野之中突然矗立一高物,视觉上应同样醒目。另外,曾有朋友提及大望城村以东有嵯峨群山,可能会阻挡视线,但从地图上来看,嵯峨群山并不在望城村与莱阳城的视线中间。)
此番旅途见闻过后,笔者这才对莱西的“望城”地名彻底释然。值得一提的是,“望城”地名并非胶东所独有。湖南省长沙市辖下有个望城区,其名字据说亦是因古代可在高处望见城池而来,而其所望之城,自然是长沙城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