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百元游俄罗斯,卢布竟换回六七百元?
“换了1500元人民币的卢布,没想到回国还剩了六七百元人民币!”
烟台大学大四学生沈同学的一句感叹,让一场“百元公交游俄罗斯”的冒险迅速登上热搜。
这位从辽宁出发、靠公交车和跨国大巴穿越中俄边境的大学生,仅用不到800元人民币完成了暑期俄罗斯之旅。
这场看似“天方夜谭”的穷游,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1500公里的“公交长征”
沈同学的旅程始于辽宁,他先乘高铁抵达长春,随后转战跨国大巴和俄罗斯境内公交,最终抵达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全程1500公里的颠簸,他仅靠翻译软件解决语言障碍。更令他惊喜的是,海参崴街头的公交车竟是中国制造的宇通车型:“看到熟悉的中国车标,仿佛穿越回了国内!”
从中国口岸到俄罗斯,沈同学选择了一趟每张票价仅需150元人民币的跨国大巴。
俄罗斯境内的公交和短途大巴票价更是低至30-50卢布(约合4-7元人民币)。他笑称:“俄罗斯的公共交通比国内还便宜!”
面对不会俄语的难题,沈同学坦言:“翻译软件是救命稻草。”
从购票到点餐,他全程依赖手机翻译,甚至用语音功能与司机沟通路线。
这种“科技+毅力”的组合,让他顺利完成了一场跨国冒险。
根据2025年9月2日汇率,1人民币可兑换11.2994卢布。
而美媒报道显示,卢布是2025年全球表现最佳货币,年内升值超40%。
沈同学兑换的1500元人民币(约1.7万元卢布),在旅途中仅消耗约1万元卢布(约合890元人民币),剩余部分折合人民币600-700元。
沈同学透露,海参崴的物价远低于中国一线城市:一碗热汤面仅需100卢布(约14元),青旅床位800卢布/晚(约115元),甚至还能在街头用100卢布买到一杯咖啡。
这种“白菜价”消费,让他的预算轻松覆盖10天行程。
穷游是否“性价比陷阱”?
支持者认为,沈同学的旅程证明了俄罗斯旅游的经济性;反对者则质疑:“卢布升值是偶然,普通人能否复制这种模式?”
从初中到俄罗斯:穷游成“人生爱好”
沈同学的旅行史堪称传奇:去年他曾坐公交车从北京到香港,全程60小时无眠无休。
对他而言,穷游不仅是省钱,更是一种“用脚丈量世界”的执念。“就像喜欢篮球一样,旅行是我骨子里的冲动。”
尽管家人曾担心安全问题,但沈同学用兼职收入证明了独立能力。
他的旅行笔记甚至成了朋友圈“攻略宝典”:“很多人问我怎么规划,其实只要敢出发,答案就在路上。”
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免签政策。
这一举措不仅降低门槛,更释放出“中俄人文交流升温”的信号。
沈同学表示:“如果早知道免签,我可能提前半年出发!”
政策利好下,类似沈同学的穷游将更易实现。
例如,圣彼得堡的10天文化之旅,若选择青旅(800卢布/晚)、快餐(200-300卢布/餐)和免费参观日,预算可控制在5000元以内。
沈同学的百元俄罗斯之旅,不仅是一次个人冒险,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旅行哲学:用最少的钱,体验最真实的世界。
随着中俄政策的便利化和卢布的升值红利,或许会有更多人踏上类似的“穷游之路”。
“穷游不是潦草,而是用脚步书写对世界的热爱;百元游俄罗斯,是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胜利。”
未来,当免签政策落地,卢布继续升值,或许我们真的可以用一顿火锅的钱,换来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冒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