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沙家浜,波光粼粼的蟹塘纵横交错,成群结队的白鹭翩跹而过,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此起彼伏。微风拂过沙沙作响,仿佛是新四军战士的脚步声在回响。在风光旖旎的沙家浜风景区一角,庄严肃穆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静默伫立,馆前浮雕上那行“红色是血脉里永不褪色的赤诚”在阳光下愈发明亮。
“1939年9月,江南抗日义勇军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决定撤出东路地区,奔赴新的抗战前线。但在撤离过程中,因伤病无法随行的36名战士被安置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芦苇荡中。当地的老百姓把自己的堂屋、厢房提供出来,搭起门板就是手术台,遇到敌情就立刻转移上船,成功掩护了伤病员和后方医院,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在纪念馆内,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沙家浜派出所所长何斌熟稔地讲述着那段峥嵘历史,在场的新警无不为之动容。
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曾是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之一,是中共江南特委、江抗东路办事处、中共苏州县委驻地,也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所在地、新“江抗”的诞生地。这片土地上,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代代相传。
“为了让红色精神赓续相传,我们派出所不仅依托新四军养伤处、阿庆茶馆等红色遗址定期开展红色宣讲会、主题党日活动,还依托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立了入警先入馆的红色教育机制。”何斌介绍,通过重温壮怀激烈的抗战岁月、致敬抗战英雄,警队在精神洗礼中坚定为民信仰、铸牢忠诚警魂。
如今,红色基因已融入沙家浜派出所民警血脉中,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一代代民警接过守护红色热土、保卫万家安宁的接力棒,深入推进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中续写鱼水情新篇。
“当时多亏了咱们派出所民警,及时帮我解决了问题,不然我这经济损失可就大了!”芦荡村蟹农马盘生回忆起去年9月的经历仍充满感激。当时,他发现自家蟹塘内的部分螃蟹离奇死亡,怀疑是有人故意使坏,便向前来走访的社区民警朱灵磊求助。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但排除了案件可能。
眼看大闸蟹即将上市,马盘生急得不知所措。朱灵磊迅速联系“芦荡蟹郎中”护蟹队中的专家上门“看诊”,通过实地查看、水质检测,发现蟹塘存在缺氧情况,随即开出技术指导“药方”,帮助马盘生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是沙家浜镇的支柱产业,为守好“蟹产业”,沙家浜派出所联合相关部门成立“芦荡蟹郎中”护蟹队,确保蟹农的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应、有人办、办到底。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沙家浜风景区游客络绎不绝。为让游客高兴而来、尽兴而归,派出所发动景区工作人员、商家、驻所律师等力量加入“春来护景”护游队,前移矛盾化解端口,在景区“春来茶馆”、热心商家店铺等部位搭建临时调解点,配合警务室、派出所、乡镇综合治理中心形成小纠纷当场调、普通纠纷临时调、疑难纠纷换位调的分级调解框架。
来源:江苏警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