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楔子
上个周末,我们一家去了趟上海玻璃博物馆,虽然是夜场,但孩子们玩的挺开心。
作为一个建筑师,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这个由一组老厂房改造而来的建筑,并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一些唠叨,大家当成一篇游记看吧。

02
总体
上海玻璃博物馆,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从外环和南北高架都能比较方便的到达。(如下图)

玻璃博物馆其实并不是一栋建筑,而是由一组老建筑组成的,所以是一个园区的概念。(如下图,鸟瞰照片源自蔡成钢)

这里曾是31家小型工厂的所在地,主要生产化工、石油和医疗行业的高级玻璃仪器,前身为上海玻璃仪器一厂。
2008年,张琳先生决定将这个场地改建成一个博物馆。
2009年,迪尔曼·图蒙先生作为博物馆和展览规划方面的专家加人了团队。
2011年,博物馆主场馆开放,标志着上海玻璃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开端。

上海玻璃博物馆主场馆收藏了来自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玻璃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展览了玻璃与人类历史、科技、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
随着博物馆发展,常设展览面积不断增长,所持有藏品目前已超过4000余件。
2022年推出的NXT项目,以现有藏品和场馆为基础,突破线性叙事,扩展作品叙事语境,为观众提供全新而灵活的参观体验。

03
优点
我们的整个参观过程大概持续了2个小时左右,涉及3个场馆,分别是:主馆、玻璃迷宫和儿童玻璃博物馆,以及一处室外的艺术广场。(如下图)

虽然主场馆的内容最丰富,但我们在玻璃迷宫里体会到了更多的“刺激”。
下面我将对整个行程进行一个测评,这一章节主要是分析项目的优势。分别从建筑空间、玻璃相关知识、展品多样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这4个方面展开。
01.建筑空间
因为这是一个老厂房改建而成的展厅,所以整个空间里设计了非常多的空中平台、连廊等形式,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标高来感受空间的多样性。
下图是从二层平台向下眺望的感觉。

下图是从二层平台平视的感觉,大家能看到顶部保留的一部分桁架结构。

下图是从一层的标高仰视的效果,老厂房的顶部结构一览无余。

因为建筑单体较多,不可避免地设计了许多连廊。而这些连廊空间通过色彩和灯光变化,达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如下图,为黑白对比的效果

如下图,为灯光变化的效果

整个建筑以“黑白”作为主色调,营造了不少看上去比较“纯粹、纯净”的空间。
如下图的底楼游客接待空间,白色的底与黑色的顶,就显得空间非常纯净。

再如下图的展览空间,白色的顶棚点缀黑色的展台和灯饰,就显得空间非常纯粹。


除了建筑手法带来的空间变化之外,因为玻璃展品的特殊性,也营造了一些奇妙的空间体验。
如下图,是通过玻璃展台的阵列和玻璃反光形成的有趣效果。

如下图,是通过三层空间布置不同的玻璃展品,实现了梦幻的效果。

02.玻璃知识和玻璃展品
因为玻璃相关的知识都是和展品分不开的,所以我把这两点放在一起介绍了。
在没来玻璃博物馆之前,我自以为玻璃没啥可了解的,但其实不然。
从一组组展品,我们能了解到玻璃的原料、成分,不同的制作工艺,呈现出来的不同形态,以及用玻璃作为载体进行的不同艺术创作。


下图为我们生活中也能看到的各种形式的玻璃。

下图为常见的彩色拼花玻璃,常用在宗教建筑上。

下图为玻璃“吹”成的腔体建筑,很像巴巴爸爸的家。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扩展阅读:《你意想不到:儿童绘本里的“建筑学”!》
下图是玻璃模拟的病毒,看上去有一种“秩序之美”。

下图是玻璃制成的麻将牌吗?

下图是玻璃模拟的羽毛,非常逼真。
下图是玻璃模拟的稻穗,一种丰收的感觉。

下图是玻璃制成的衣服,应该很重吧。

03.互动性好
我们大多数博物馆的展览是以静态为主的,而玻璃博物馆采用了更多的互动形式。
比如说以答题的方式传播玻璃相关的知识。(如下图)

再比如说以感应的方式,展示玻璃的优越性。(如下图)
还比如说玻璃迷宫中,通过集卡通关的方式增加客户体验。(如下图中的盖章装置)

而当你几近力竭的从迷宫里走出来,看到集齐的9宫格,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如下图)

上海玻璃博物馆虽然是一个小博物馆,但就是以这些优势吸引着游客们的光顾。

04
美中不足
但作为一个建筑师,而且还是一个父亲,我在参观的过程中还是给上海玻璃博物馆挑了一些“刺”。希望馆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一、标识的形式过杂
严格意义上来说,标识标牌应该算是装修设计的范畴,而我在主场馆里发现了不下4种形式的标识。
虽然每一处标识单独看都没什么违和感,但是放在一起看,就显得有些杂乱了。(如下图)

如上图为卫生间和玻璃平台的标识。

如上图为楼梯平台处玻璃栏板的标识

如上图为楼梯休息平台处的标识
二、儿童防护措施不够
虽然我看到了博物馆方在这上面的努力,但是馆内的展台都是90°直角,在幽暗的光线下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下图)


另外我发现有一处的通行宽度有些小。一边是玻璃的采光地面,另一边是一个锐角的展台,而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足1米。(如下图)

虽然说玻璃的采光地面也是可以上人的,但是从心理上来说,这是一个边界的限定。我看到几个孩子在通行的时候,都采取了绕着走的方式。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能说明问题。馆方可能也发现了问题,所以在墙上做了一点防护措施,但我个人觉得还不够。(如上图)
三、无障碍设施缺失
当我推着儿童推车进展厅之前,馆方告知我说推车需要寄存,理由就是里面有台阶,推车不方便。

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我没能在馆内找到电梯或者无障碍坡道,这确实有些遗憾。
我不想放大这个“点”,但这确实是美中不足!
以上这三点就是我在参观过程中的观察和挑刺,目的是希望玻璃博物馆办的越来越好,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有机去体验博物馆的魅力。

05
结束语
因为是夜场,所以时间上有点赶,没能所有的空间都逛逛,还错过了热力剧场的表演。如果你要是去的话,最好留够半天,会更尽兴一些。
因为博物馆所在的地区,原来是一片老工业区,所以自驾去会更方便;公交车可能会比较折腾一些,但也能到。
园区内有餐饮配套,但价格比出了门的小超市贵不少,游客可以自由选择。
上海玻璃博物馆作为一家民营的中小博物馆,正靠着丰富的展品和形式创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放暑假的孩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