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通讯员 张平 冯霞 记者 周尤 编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地处长江北岸的重庆丰都名山,风景秀丽、古树参天,古称“平都山”,素有巴国古风。北宋嘉祐四年(1059),苏轼登临吟咏“平都天下古名山”,从此声名远扬。明万历九年(1581),典史彭鎡在平都山顶天子殿前建“天下名山坊”,平都山正式改称“名山”,逐渐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明清时期,丰都名山陆续建起“鬼门关”等“阴曹地府”建筑群,塑造出阴天子(阎王)、天子娘娘、判官、无常等形象。极盛时期寺观多达75座,殿宇、亭阁、塑像和牌坊数以千计。
丰都名山。
1958年3月4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丰都,对古建筑修复和保护作出指示。当得知县名“酆”字难写难认,他当即提议改为丰收的“丰”,同年10月1日“丰都”正式启用。
从1980年起,丰都名山陆续修建阴司街、民俗迷乐宫、鬼国神宫等景观设施,打造五鱼山天堂仙境,建成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恩来亭、贺龙阁等人文景观。1982年春节开放以来,景区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达百万人,仅2023年接待游客超252万人。
丰都名山的鬼城文化融汇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其时代价值被重庆地方史专家概括为“扬善、惩恶、公正、和美”八个字。景区以“惩恶扬善、唯善呈和”为核心,在保护和发展中寻求平衡。借助科技赋能,景区创新推出丰都庙会、夜游鬼城、实景演出、元宵祈福、中元祭祖等民俗活动,丰富庙会巡游、灯光秀、烟花表演等内容,通过全球海选“天子娘娘”、打造“孟婆庄”“十王秘境”等沉浸式场景,吸引年轻人前往,成为热门打卡点。
从1988年至2025年,丰都在传统“名山香会”基础上,连续举办了24届鬼城庙会(丰都庙会)。2025年庙会融合鬼城文化、非遗文化、地方民俗与商贸元素,成为国家级非遗盛会,吸引游客3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5亿元,堪称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
在发展过程中,丰都名山屡获认可: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获评国家首批4A旅游景区;2007年,当选“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09年,成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丰都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之一;2025年,更助力丰都荣登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首。
丰都名山不止于鬼城。这里有人性温度和文化厚度,有哲学高度和思想深度,更有旅游的广度。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丰都名山正涅槃重生!
(丰都县档案馆提供支持)
原稿点击:跟着档案看重庆|平都福地 唯善呈和——丰都名山-重庆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