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书房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市民的“精神粮食”供给站,散落在街巷间的各色书房,是这座千年古城跳动的文化心脏。姑苏发布推出“书香古城”系列报道,寻访这些小而精的城市书房,看古城如何与书店彼此赋能,和谐共生。
十全街“燕窝”已经正式开门迎客啦!作为姑苏区重点打造的青年文化地标,项目以“诗歌与秘密花园”为主题,融合了新业态、新场景与新体验,为十全街注入青春活力。其中,藏于1号楼的“唐以来诗歌书房”尤为引人注目——它既是喧嚣街区中的一处静谧角落,更是一座流动的诗歌博物馆,让每位读者在墨香与光影间,寻得与文字对话的自在方式。
“虽然称之书房,但它更多展示诗在铅印成书之前的状态。”唐以来诗歌书房的独特之处,在于让诗歌回归“活的本质”。推开门,映入眼帘的素麻幔帐上垂落着分行的诗句,颇具年代感的留声机与当代艺术装置并置,暗合“诗藏于生活细节”的哲思。这里精选了盛世唐朝以来的诗歌作品,以中国诗为主脉、现代诗为重心,尤其推荐了读者一般甚少读到的校园新诗人的作品。诗歌在这里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风,是可触摸的温度,读者可以在此独坐聆听岁月韵脚,也可以和朋友小聚分享文字。
书房的书架上,120余册图书藏着一片“诗歌宇宙”。古典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选》静静伫立,纸页间能嗅到盛唐的月光与南宋的烟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哲思隔空对话,理想主义的炽热与美学理论的深邃在此交融;高校学生的原创诗集,这些未被主流视野关注的文字,带着青涩却真挚的力量。书单涵盖了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诗歌理论与评论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名家的作品,也有当代诗人的新作,同时还包含了诗歌理论研究和双语诗歌等特色分类,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无论是爱好者、研究者还是创作者,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诗歌无人值守,请您推门进。”门口的小告示上,一行小字写尽书房的温度。这里没有店员的打扰,只有一份“阅读指南”:门后左侧是照明开关,右侧墙角藏着空调遥控器,按需取用、随手关停;正对面的木盒里,按下按钮就能听见最好的诗歌朗诵。读者可席地而坐,或蜷在懒人沙发里,或倚在原木装置旁,“随便读诗、随便聊天,让自己舒服一点”。唯一的约定是:书为赠阅品,不出售、不外借;请勿吸烟喧闹,让静谧成为这里的底色。每日10:00至20:00,书房与城市共享晨昏,在十全街,与诗歌共度一段柔软时光。
唐以来诗歌书房的诗意,只是“燕窝”的一角。“燕窝”精准捕捉青年消费需求,引入多家首店与特色商户:新中式茶饮“茶颜悦色”带来国风味蕾体验,猫空旗下潮玩品牌“浮力树”让文创充满互动乐趣,兰漫季的花束为生活增添一丝浪漫,“山海可平”的空气感面包则将烟火气揉进麦香里……多元业态在错落的空间里和谐共生,让“燕窝”成为年轻人愿意驻足、能够共鸣、乐于传播的文化社交新地标。
唐以来诗歌书房,它不只是一家书房,更是一个让诗意“流动”的容器——诗在留声机里,在幔帐上,在读者的低语中,在老物件与新思想的碰撞里。或许你曾行色匆匆路过燕家巷,这一次,不妨慢下来,去燕窝的诗歌书房:听一首诗,翻几页书,让文字的微光,照亮心底的角落。
姑苏发布出品
来源丨区委宣传部 王晓晴 双塔街道
编辑丨小欣
点亮+! 马上分享小伙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